注一:本文本著「寫完一篇文章再砍掉一半」的原則,不必要的解釋和說明都沒有詳細展開。
看不清請點開大圖~
簡書 for iOS 大版本升級后,多了很多新功能的同時更多的是痛點。在 App Store 中介紹自己的定位是「內容分享社區」,但我在使用過程中,感覺它卻并沒有做到一個「內容社區」該有的樣子。
每每翻看時,只感覺到處都是文章,毫無頭緒不知該點哪里。簡書 for iOS 把所有文章都揉在一個紙簍里,然后砸到了我臉上。
作為內容先行的 App,用戶在使用時應該被滿足四點:
- 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 快速進入閱讀
- 查看動態
- 接收通知
App 已知缺陷:
- 邏輯紊亂
- 結構冗余
- 操作繁瑣
- 內容展示低效
1. 邏輯紊亂
打開 App 首頁,可以輕掃屏幕來切換內容分類,但進入其他頁面時,該手勢又用于在一個類 Scroll bar 里切換,在「簡友圈」中也是在類 Scroll bar 中切換。如圖:
那么,在首頁的類 Scroll bar 中,只能去點擊它們切換,這完全破壞了操作的「一致性」,使我頻繁誤操作。
再者,首頁中「我的關注」這一欄我看了半天才反應過來那是我訂閱的專題的動態:
難道這些更新的文章不該在「簡友圈」(相當于動態)中嗎?
2. 結構冗余 & 操作繁瑣
把這兩個放在一起,因為它們之間是相互作用的。
第一次點開「消息」,被驚到了:
查看消息首先得停頓一下選一個種類,然后再分別點進去,然后再返回,然后再看下一個種類...
第一次點開「我的」,也被驚到了:
「我的」頁面中,下方自然是自己的動態,并不需要再有一個「動態」。
同樣,這些信息不管主次直接全部塞到一個 bar 里面,也和「消息」一樣讓人不知所措,甚至,還有一個「更多」。
以及,tab bar 上有五個入口,這實在太多了。
3. 內容展示低效
「主頁」中的文章歸屬專題并不會為讀者帶來更多地有效信息,也無法讓用戶快速進入閱讀。
內容展示低效是前面所有已述缺陷帶來的共同后果,結構冗余、邏輯混亂、操作繁瑣必然帶來低效。
同時,簡書為用戶們帶來了共 30 種細分分類,看似扁平的結構其實非常低效,一股腦塞給用戶,讓人無法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圖:
同時做了一張思維導圖展示簡書的扁平結構:
我畫了一個總圖去展示以上提到的缺陷(看不清點擊大圖):
App 重設計
考慮到簡書作為一個「內容為王」的 App,
重設計的最大目標和目的就是:高效展示內容,一切為內容服務。
1. 精簡結構
首先看一張重設計的結構圖:
改進動作:
- 減少入口,減為四個,將「我」提至 Navigation bar。
- 「主頁」以 Timeline 的形式展示排名,「今日」、「一周」、「一月」整合。將「搜索」納入主頁。
- 「發現」頁面減少種類,將「今日看點」納入「發現」。「發現頁面」專注于「快速獲得感興趣的內容」。
同時,取消首頁的類 Scroll bar,以 Timeline 的形式展現內容。引導、暗示用戶只需要看文章,不需要分散注意力。
「發現」頁面最重要的目的是「快速找到興趣點」,減少專題的注入,如有需要可點擊「更多」;同樣減少「今日看點」分類的注入,如有需要可點擊「分類」:
2. 改善邏輯
將「簡友圈」更名為「動態」,把原本在「主頁」的「我的關注」納入「動態」;原本混亂的「輕掃」手勢只保留在「動態」頁面,用以在「動作」和「文章」間切換:
3. 內容高效展示
「消息」結構精簡,使用 hub 的形式展示各種種類的消息,用圖表和排版來區分。
不同種類的信息給出明確不同的展示形式,高效展示高效吸收,讓用戶輕松區分:
「我」的頁面也是一樣,「輕掃」來展示更多信息:
至此,重設計結束。考慮到「內容優先」,沒有過多更改已有的風格,保持簡單樸素的風格,將內容更好的呈現出來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注二:本文所有圖文(除了截圖)皆為原創,版權完全歸我本人所有。如有未經允許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的轉載、抄襲、盜用,全部默認為:您已同意并接受給我本人 3 萬元。本文「發布」時間:2015 年 04 月 24 號 19:19。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