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BE ON EARTH. MAYBE IN THE FUTURE.
開篇的這兩句英語簡單到像極了某些低成本科幻電影的宣傳標語,事實上它也的確和《BLAME!》的本篇劇情沒有任何聯系,但當初從翻開單行本的第一頁看到這兩句話的時刻,筆者找到了這輩子最喜歡的SF漫畫神作!
當初第一次看完整部作品后,筆者是懵圈的,但卻被弐瓶勉的強大想象力所折服,驚嘆其能夠將哥特風和賽博朋克結合的如此均衡完美,更突出的是他在暴力美學以及超大場景的畫面表現力。在網絡上查詢了相關的解析文反復研究后,隨即又看了第二遍漫畫,自此開始對弐叔佩服的五體投地,圈粉完畢。
很高興隨著《希德尼婭的騎士》動畫化熱播后,弐叔的作品人氣和熱度都起來了,才能有幸看到玉皇朝出版了《BLAME!》16K新裝版。在此不得不感嘆一下現今動漫市場還是要低頭迎合大眾口味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流量熱度。弐叔以前的作品都是不溫不火,叫好不叫座,相信真正喜歡弐叔作品的人,一開始肯定是拒絕他畫了一部機甲漫畫的...《希德尼婭的騎士》幾乎擁有了所有迎合大眾口味的王道元素科幻作品,有巨大機器人和外星生物的對戰、有福利、有愛情、有后宮等等...果不其然,隨著動畫化、手辦周邊的帶動,弐瓶勉的名字也逐漸被大家所熟知。
說回《BLAME!》,隨著這次玉皇朝新裝版的出版,筆者前前后后完整閱讀這部作品的次數應該有6次以上,但依然覺得回味無窮,值得一品再品。關于《BLAME!》,在網上看到別人抱怨最多的就是劇情看不懂,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然而筆者并不認同,其實只要清楚了解書中各種專有名詞及其意義,搞清楚幾個關鍵人物、種族、組織之間的關系,這部漫畫你就能看懂90%以上,并且你會愛上這部作品的!
關于《BLAME!》的劇情解析和各人物、名詞的設定等,筆者在此就不再浪費過多篇幅去贅述了,推薦各位讀者去看一下這幾篇文章就夠了:
《Blame!》and so on (有劇透,不過不劇透說不定很多人還看不懂)
以下2張照片就是筆者的《BLAME!》中文版漫畫收藏,應該說是將現有的中文版《BLAME!》集齊了,港版分別是玉皇朝出版社的新裝版全6冊以及天下出版社的單行本全10冊,臺版則是長鴻出版社的單行本全10冊。
由于玉皇朝新裝版16K的規格,和另外兩套單行本無論在開本和外觀封面設計等等方面都沒有共同點,所以筆者先將它單拎出來和大家做個分享:
書脊非常簡潔大方,玉皇朝的logo也是簡單低調不喧賓奪主,“BLAME!”的標題也沒有做畫蛇添足的中文化翻譯,這一點,稍后評測兩套單行本的時候,會再做分析。全套6本書分別采用了6個色彩的數字,讓書脊整體看起來不會那么單調。書腰則沒什么好說,港版祖傳警告書腰,好在第一冊是帶一點紅色設計,還算搶眼,不然就是垃圾桶伺候。
封面設計非常好看!黑白的設計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非常符合BLAME黑暗的世界觀,冰冷蒼白的人物和機械感表現簡直不能更贊!背景中的文字則是劇中經常出現的關鍵名詞,這個設計構思在單行本的封底也采用過,只是沒有新裝版做得這么fashion罷了,哈哈。第01-03冊是全劇的3位重要角色——霧亥、西波、莎娜可,第04和05冊則是兩兩組合,第06冊是我們的絕對主角霧亥再次孤獨的踏上探索旅程。
封底驚訝的發現是三視圖!第01-03冊是三位角色的三視圖,透視、POSE包括腳底下的場景物體都是精準無誤的進行了多角度還原,總之就是一個字:酷!第04和05冊是遠近幾個角度的切換,第06冊是一整個大場景。筆者個人認為如果全部6冊都是人物三視圖設計會更好一點,好想看硅素生物的同系列作畫啊啊啊...
接下來就單獨看第一冊的封面細節給到大家一些參考,看看這套書的封面工藝:
印刷沒得說,非常清晰,細節豐富,色彩均衡,弐叔全新繪制的霧亥,除了手上的重粒子放射線射出裝置沒變,一身上下的行頭幾乎全部重置了,細節比原作中豐富了很多,這里也可以看出弐瓶勉老師現在的畫風轉變。
特寫幾張照片,可以看出采用了UV工藝,在自然光線下顯得非常高級,是種享受!
打開封皮,原本期待內封還有驚喜,可惜就是簡單的彩轉黑,沒有新設計的內頁,有點可惜。此處可以看到三視圖的側面作畫。忘記將整個封皮攤開拍一張照片了....
關鍵名詞的文字堆疊,好看。
看完新裝版的設計之后,讓我們再來懷舊的看看兩套早已絕版的單行本的表現:
首先封面,怎么說呢,可能年代久遠,單行本的封面設計沒有統一感,并且用色非常濃艷,高對比度,有賽博朋克的味道,但總感覺用力過度,有點過了...
剛剛在評測新裝版時提到的“BLAME!”標題中文化問題,這里是真的值得大書特書一番,天下和長鴻在出版這套單行本時都對標題進行了中文化翻譯,天下的譯名是《特工次世代》,ok fine,這么土的港產片譯名我可以接受,畢竟要做到本土化,但能不能請你不要把“BLAME!”這個主標題做得這么小?封面上“特工次世代”幾個大字一直在刺激著我的眼球,“BLAME!”這幾個英文字母幾乎小到需要放大鏡去捕捉... 長鴻的譯名是《探索者!》,我覺得合適得多,首先這個名字至少是恰當且符合劇情的,看過漫畫的讀者一定也能理解這么翻譯的理由,其次,長鴻的這個中文譯名很低調的做在了“BLAME!”標題的上面,沒有喧賓奪主,更像是一個副標題,這一點做得非常好。
再來說印刷,港臺版都是采用了普通單行本封面用紙,沒有特殊印刷工藝,但在色彩還原度和細節上來說,港版天下要好過臺版長鴻,下面這張照片可以對比看出長鴻的封面色彩灰灰的,第08冊西波小姐姐的藍色,兩個版本根本就是不同的顏色...筆者手上沒有日版單行本,不知道哪個版本的顏色更準確。
每冊封底都有將劇中關鍵名詞羅列出來,新裝版也有這樣的設計元素,只不過單行本的設計是真的簡單的清單式排列... 港版天下的封底設計很清爽,幾乎就是一個條形碼。臺版長鴻有迷之留白設計,還有無論封面和封底都出現了扎眼的“YOUNG”的系列logo...
書脊各有千秋,天下版簡單清爽,但“特工次世代”依然毀所有,長鴻版保留了“BLAME!”原有標題logo,但上下兩端的出版社logo丑出天際...
紙頁的話,港版年代黃,臺版沒什么問題,港版天下第1冊是2000年初版一刷,臺版長鴻第1冊是2004年初版一刷。筆者認為自己保存的還不錯,基本上保持了購入時的狀態,可惜港版歲月的痕跡是真的無解...
小小彩蛋,《BLAME!》的前傳漫畫《NOiSE》,同樣也是港臺出版社都有代理,也都絕版了,以后有時間再和大家分享這部短篇作品。
港臺版單行本封面印刷有明顯的色差,長鴻的色彩質感說是盜版書我覺得都不為過,蒙著一層灰灰的感覺,但書名logo的設計,長鴻的確是比港版“特工次世代”要好上一個檔次。
書背的設計我更喜歡港版多一些,雖然都不怎么樣啦...
內封則是港版完勝,至少是做了設計的...不知道港版內封是否是還原了日版單行本的設計...
用膠:
3個版本的膠水都還不錯,可以放心翻閱,但玉皇朝因為是超大開本,翻閱起來還是要當心一些的!
黑白頁印刷:
我做了拼圖,順序是玉皇朝--天下--長鴻。
感覺玉皇朝的新裝版圖源和單行本是完全兩回事,印刷非常清晰,無論是陰影明暗還是線條網點等,都有著單行本無法比擬的優勢,說夸張了,看完一遍16K新裝版之后,我再去翻單行本,感覺眼睛要看瞎,哈哈...
彩頁印刷:
彩頁部分就很有趣了,我看了玉皇朝新裝版之后,差點以為彩頁是重繪或重新上色了,因為和單行本那根本就是不同的色彩和質感!
順序依然是玉皇朝--天下--長鴻。
這一頁的彩頁更有趣,三套書三種顏色的感覺!玉皇朝新裝是藍色,天下是綠色,長鴻則偏銀灰的感覺。不得不再次懷疑一下,新裝版的圖源應該是最高清最準確并且重新修圖編輯過的,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拿單行本的圖源做放大印刷。
翻譯:
以第一卷的內容為例,我找了幾處翻譯做了拼圖對比。
順序依然是玉皇朝--天下--長鴻。
關于書中的人名和專有名詞的翻譯,我做了一張表,可以大致看出,人名和專有名詞的翻譯做得最好的是天下,玉皇朝其次,反而臺版長鴻在這部分的翻譯上做得差了一些...
總結:
玉皇朝:優點是大開本,全新設計,無論是彩頁還是黑白頁的印刷都是高水準,用紙也比較舒服,好翻!缺點是翻譯用語有時候還是有較多俚語習慣,缺冊絕版價格高昂。
天下:優點是人名翻譯和專有名詞翻譯是3套書中做得最好的,封面印刷和內頁印刷比臺版長鴻的單行本要優秀一些。缺點是紙頁不可避免的發黃嚴重,封面的BLAME!標題中文化設計喧賓奪主,絕版價高,好品難尋。
長鴻:優點是封面設計保留BLAME!英文標題,翻譯語句最適合大陸讀者,紙頁潔白無發黃問題,開本比天下單行本大一點點。缺點是外封設計不夠美觀和印刷質量不好色彩淺,內頁印刷存在網點模糊和深色糊在一塊兒的問題,絕版價高,好品難尋。
其實筆者在寫這篇評測文之前,還不知道玉皇朝新裝版也已經缺冊絕版,不然首推的肯定是玉皇朝新裝,600元出頭的價格可以拿到制作如此精美的經典SF漫畫神作,絕對值得收藏,吹爆啊!那現在的情況就是三個版本都處于絕版的狀態,天下和長鴻的單行本再版可能性幾乎為零,想要收藏這部漫畫的朋友只能期盼一下玉皇朝再版或者臺灣出版社代理新裝版了...
接下來就聊聊這部作品的劇情和我的一些碎碎念,稍微含有劇透,照片都是一邊重溫漫畫一邊拍的。《BLAME!》這部作品有太多優秀的作畫和劇情值得聊了,所以筆者只能是拋磚引玉的聊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更多關于這部作品的魅力,還是得各位看官自行去挖掘~
畫功: ★★★★★(超大魄力的跨頁,宏偉的場景建筑,精彩的畫面分鏡)
劇情: ★★★★★(一旦理解了故事框架,你會忍不住不斷回味的)
收藏: ★★★★★(心目中最強SF漫畫神作)
這部漫畫在筆者心目中是滿分作品,所以必須全五星力薦!
本篇書報總計6300字,斷斷續續寫了將近3周的時間,照片也不是一次性拍好的,都是不斷的在修改添加的過程中去翻閱并拍照的,所以照片會出現一些色差,大多是富士相機拍攝,有小部分照片是手機拍攝,可以說是筆者最用心的一次書報,希望可以讓各位讀者對這部作品以及各版本中文版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在此感謝大家的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