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錢鐘書先生曾在《圍城》里寫道: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用圍城來描述婚姻可謂是十分貼切,未嘗試婚姻的人憧憬婚姻,渴望家庭;走進婚姻的人又有諸多抱怨甚至為其所困。
婚姻不如意十之八九,大多數人困在這座圍城里,走不出來。
可是錢鐘書和楊絳卻擺脫了俗世婚姻之苦,愜意的享受著妙趣橫生的婚姻。
楊絳之于錢鐘書是最美的妻,最才的女。他說“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結婚;我娶了她十幾年,從未后悔娶她。”
錢鐘書之于楊絳是靈魂伴侶,是一生摯愛,她說:“我愛我的丈夫,勝過愛我自己。”
楊絳百歲時,接受采訪談及什么是好的婚姻,她說: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始終覺得經營婚姻不比經營事業容易,事業這件事的投資回報率還是很高的,只要你用心鉆研,假以時日,多多少少都會有所成就。
但愛情最害怕的卻是時間的考驗。因此尤其欣賞那些能將婚姻打理好,并且能把生活過的有聲有色的伴侶。
之前聽老者說過這樣的話:“婚姻只適合兩種人,一種是混沌未開的人,一種是爐火純青的人。”
在父母那一輩里,我們常能看到相守一生的感情,他們與自己的伴侶互相隱忍,愛情濃度極低,甚至沒有愛情。
他們或許因為家世相當,因為所謂的門當戶對恰巧被湊到了一起,便將就著過日子,反而稀里糊涂的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對于那些爐火純青的人,他們早就看破了紅塵的紛紛擾擾,很清楚什么事該計較,什么事該退讓,什么是底線原則。
懂得適宜地浪漫,也懂得適宜地疏離。他們游走在婚姻這個游樂場,游刃有余。
但楊絳與錢鐘書的婚姻,卻不屬于以上兩種。
他們不缺乏智慧,但也不像爐火純青的人那樣熟諳技巧。但卻把婚姻生活過的有聲有色,妙趣橫生。
?
?-2-
楊絳是個書香門第的大小姐。
父親楊蔭杭是民國知名大律師,1902年從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經常在當時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申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寫得擲地有聲,浩氣沖天。
母親唐須嫈雖然操持著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但只要有空,就會翻閱古典文學和小說。
耳濡目染的書香門第,讓楊絳自小就癡迷上了讀書,尤其是文學書籍,剛入清華校園,就展現出驚人的文學天賦,成了學校的風云人物。
錢鐘書和楊絳的相遇是偶然,但他卻對她一見鐘情。
在牛津,錢鐘書曾在詩歌里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
“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他們相遇前,這兩個校園風云人物多少聽過對方的一些傳聞。
剛一見面,他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沒有訂婚。”
她立刻回應:
“我也沒有男朋友。”
簡單的兩句話,卻完完全全表明了彼此的心意。
但其實,楊絳和錢鐘書都并不是如此隨意之人。
楊絳在學生時期就是特別受異性歡迎的女孩。
她的朋友總結了楊絳身上具備的男生追求女生的五個條件:相貌好、年紀小、功課好、身體好、家境好。
有小報寫,追求她的人數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
但遇到錢鐘書之前,她從未談過戀愛,也不與其他男孩曖昧。
據說當年,有個叫朱雯的男孩對楊絳有好感,常常夸她迷人。楊絳覺得不妥,索性大學四年都不理這個男孩。
還有個特別執著的追求者,叫費孝通。
他和楊絳是中學同學,還是大學校友。
當他向楊絳表白時,楊絳明確地拒絕了:
“朋友,可以。但朋友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會是我的男朋友,我也不會是你的女朋友。如果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雖然求愛無果,但費孝通對楊絳的愛慕并沒有因此減少。
當他得知楊絳與錢鐘書談戀愛后,又傷心又委屈,揚言自己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
錢鐘書去世后,費孝通仍去拜訪楊絳。
楊絳歲心里不樂意,但畢竟待客之道,總不能拒人之門外。簡單聊了一會,費孝通準備離開,楊絳送他下樓,費孝通年紀大了,走得有些艱難。
楊絳一語雙關:“樓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在知難而上了。”
此話一出,費孝通便也徹底明白了,在楊絳的愛情里,永遠只容得下錢鐘書一人。哪怕斯人已逝,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他的位置。
?
?
-3-
錢鐘書和楊絳,其實算不上門當戶對。
雖然同是出生于書香世家,但錢鐘書家是舊式人家,重男輕女。女兒雖寶貝,卻不如男兒重要。女兒閨中待字,知書識禮就行。
楊絳家則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兒和男兒一般培養,婚姻自主,職業自主。
此外,錢鐘書和楊絳的性格也相去甚遠。
錢鐘書的個性倔強,率真直爽,感情熱烈,甚至有一股癡氣甚至傻氣,時常鬧起來像個孩子,因而總是和女兒阿元打成一片。
而楊絳溫和低調,冷靜識大體,從來不會做太出格的事情,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愛的一切。
錢鐘書和楊絳在許多方面都有所差異,但他們又是志同道合的伴侶,一樣酷愛文學、癡迷讀書,不是傳統的門當戶對,但卻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甚好。
自相識起,錢鐘書便給楊絳寫信。一直寫,寫了一輩子。
他還在信中作詩說:“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初見楊絳“膚如凝脂”之景,令他畢生難忘。楊絳從不覺得自己美,每每錢鐘書夸贊,總覺是他虛飾。
錢鐘書對楊絳的愛,來得迅疾、猛烈又斬釘截鐵。
楊絳的心,則如溪水潺湲,徐徐緩緩,在他的身邊朝暮流淌,時間久了,也就不愿再去別的地方。
學校有郵筒,寄信收信方便。當年,錢鐘書給楊絳,幾乎是一日一封。詩書和理想,從前和遠方,無一不談。
錢鐘書告訴楊絳,自己“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
這一點,與楊絳算是不謀而合。
楊絳說:“我雖學了四年政治,并無救世救民之大志,一生所求,也就是做學問、寫文章,安穩度日。”
不知何時,楊絳每每回到宿舍,都會發現心中有了期待。期待桌上會有一封一日一會的信。
直到此時,楊絳了悟自己也愛上了他。
1935年7月13日,在楊絳24歲的時候,她與錢鍾書終成連理,錢鐘書和楊絳終于成為了“我們”。
?
-4-
婚后的生活也異常有趣。
錢鐘書是出了名的生活白癡,這樣的男人特別需要人操心,不少妻子會喋喋不休地抱怨。但楊絳卻從未批評過他,反而覺得他笨拙得可愛。
錢鐘書沒有方向感,分不清東南西北,穿鞋不分左右,鞋帶總是系死,筷子也用不好。
楊絳天天做飯,有一天開玩笑說,要是可以不吃該有多好。不料錢鐘書居然信以為真,去找道家辟谷之方。
后來楊絳坐月子,沒辦法照料他的起居生活,錢鐘書一下子亂了陣腳。天
天都像個孩子一樣跑去醫院向楊絳低頭認錯:
“我做壞事了,打翻墨水弄臟桌布。”
“我又做壞事了,把臺燈弄壞了。”
“我又做壞事了,門軸壞了門關不上。”
楊絳總是回答她:“不要緊,我來處理。”
晚年錢鐘書病倒,有幾次差點熬不過去。
楊絳每日都陪著他,別人讓換班她也不肯,硬是把自己熬成了一把瘦骨頭,
她告訴他:“不要緊,不要緊,你會好起來的。”
鐘書信了,因為她說的話,他永遠相信。
錢鐘書雖然笨手笨腳,但卻特別會制造浪漫和情趣。
結婚以后,他依然常常給楊絳寫纏綿悱惻的情書。
他會趁著楊絳熟睡時早起做早餐,再好好擺在托盤里,放在床頭。
楊絳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丈夫居然為自己做了一頓早餐,又驚喜又感動。
發現楊絳懷孕后,錢鐘書特別激動,一次次念叨:“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
楊絳生完孩子出院回家,錢鐘書特意叫了一輛汽車迎接妻女。
回家后,楊絳發現,錢鐘書居然為自己親手熬了雞湯,還精心地擺放了嫩綠的豆瓣。
她比誰都明白,自己笨手笨腳的丈夫一而再地為她下廚,都是因為愛。
有段時間,楊絳為家務忙得暈頭轉向,錢鐘書見了,十分心疼。
他常常躲到衛生間里,把門關上,自己悄悄洗衣服。
盡管洗不干凈,很多時候楊絳都要重洗,但他的心意,楊絳比誰都清楚。
當錢鐘書告訴楊絳自己要寫長篇小說時,楊絳高興的雀躍,萬分鼓勵他的先生。
她是錢鐘書的第一位讀者,錢鐘書每天寫完,都要把稿子給楊絳讀。
楊絳讀完常常樂得哈哈大笑。
她說:“劈柴生火燒飯洗衣等我是外行,經常給煤煙染成花臉,或熏得滿眼是淚,或給滾油燙出泡來,或切破手指。可我急切要看鐘書寫《圍城》,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其實在文化圈,楊絳出名更早。
她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后,名聲大噪,錢鐘書常常被人喚作“楊絳的丈夫”。
但楊絳卻說:“我賴以成名的幾出喜劇,能夠和《圍城》比嗎?”
最美好的愛情,大抵就是這樣,
永遠做對方的頭號粉絲,彼此付出,彼此欣賞,彼此成就。
?
-5-
楊絳曾在作品中寫道:
“我與錢鐘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相互欣賞、志趣相投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是衍生愛的前提。可是空有欣賞的婚姻也不能稱之為好的婚姻。
亦如張愛玲和胡蘭成,兩人彼此欣賞,可是到最后感情還是分崩離析。他們之間的感情始于欣賞,卻死于彼此不夠理解和不平等的愛。
張愛玲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為了胡蘭成,她接受他的漢奸身份,接受他已有妻室,接受這段難登大雅之堂的婚姻。?
她愛得那么卑微,那么盲目。在這段感情中她從來沒有看清過胡蘭成,不了解這薄情的男人愛多么膚淺。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誘惑的產生,他對張愛玲的愛與欣賞已然隨風飄散。
她愛著等著,最后等來的竟然是如同里面爬滿了虱子的華麗旗袍一般的婚姻,等來了胡蘭成一次次的背叛。
人們常常將林徽因與張愛玲聯系在一起,同是滿腹才情的女子,他們的婚姻結局卻截然不同。?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婚姻是那般牢不可破。
婚姻維系的秘籍就在于他們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中,看到彼此最真實的模樣;在餐米油鹽將醋茶的小日子里相互理解、日子越久理解的越發深刻,也就愈發欣賞對方,而這種吸引恰恰是長久不變的。?
正如同楊絳說的那樣,婚姻在于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
好的婚姻是隨著了解的加深,雙方愈來愈志同道合,精神上的門當戶對,自然琴瑟和諧。
世俗的門當戶對是怎樣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
我們精神相對,靈魂相依,
我愛你,就是最好的門當戶對。
我只知道,
好的婚姻是一次又一次的彼此吸引與欣賞,
是一次次的愛上,一愛,就是一輩子。
暗若
西北大學文學研究生,國家一級瑜伽教練,半馬跑者
愛瑜伽,愛跑步,愛文字,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微信公眾號(暗若anruo555)
希望用自己的文字,感悟生命的溫度
如果你恰巧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我的自留地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