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fā)布了一篇分享文章:【日知錄27】抖音:偷走你們的時間?這鍋我不背!
發(fā)布到書友群后有一位書友給了我如下的回復——
抖音偷走了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抖音,快手,微視,應該通通關閉。
從最開始看見書友文字中有“通通關閉”這四個字時,我心里暗自琢磨了一下——
這位書友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這些東西深刻影響到自身或者與其有親密關系的人,而且很明顯是不好的影響。
后來書友補充了下面的內(nèi)容,印證了我的想法——
不可否認,成人如果連自控能力都沒有,那的確,抖音他可以不背這"鍋",但不可否認,抖音它發(fā)布的內(nèi)容主要是娛樂,那么對于那些未成年人說,肯定是對于那些搞笑的,,吸引眼球的,比較感興趣的,
舉例,我隔壁家小妹妹,只有13歲,可是天天刷著抖音,玩著快手,居然還問我,姐姐,你看我的發(fā)型怎么樣,發(fā)布上去會不會有很多人關注?對于自己的成績一點兒都不關心,家長把手機藏起來,都鎖在柜子里了,最后呢,還是找到了,把鎖都撬了。
已讀6年級,馬上6月27號即將小考。
到這里,我有一個問題了,我們暫且先拋開抖音這個話題,來聊一聊游戲這個話題吧。
無論是之前的王者榮耀,守望先鋒,或者更早之前的其他游戲,見諸報端一直有兩種特別有意思的新聞——
其中一類新聞是:熊孩子花光父母血汗錢,只為充值買裝備。類似的新聞是熊孩子花父母血汗錢給直播平臺女主播打賞。
第二類新聞是:孩子沉迷于游戲,不喜歡與父母和周圍人交流,性格孤僻。
當你看見這些新聞的時候,你怎么想的呢?
是怪那游戲呢還是怪孩子呢?又或者,其實該怪父母呢?
首先必須聲明,我承認大環(huán)境作用下,游戲和直播等內(nèi)容對于認知能力不夠強的孩子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或者說相當?shù)呢撁嬗绊懓伞?/p>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畢竟這個世界不是完全屬于孩子吧?那么,不能因為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就說要完全關閉封殺這些東西吧?
什么,你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我認可。
可是,又如何呢?
我認可素食,我周圍的人認可素食,我就要讓所有人都素食嗎?
相信很多人會說“憑什么啊!”
對啊,憑什么啊!
因為一部分人不喜歡,或者影響一部分人,就要讓更多人承擔失去這些東西的后果嗎?
更何況,最關鍵的是,在孩子和游戲這個話題上,其實有很大的概率是可以通過父母的陪伴解決這個問題。
你如果仔細去看那些新聞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給游戲充錢還是沉迷游戲的孩子,去深究一下孩子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你或多或少都會發(fā)現(xiàn)那些家庭有這樣的要素——
父母一方或兩方工作很忙,不常陪伴孩子。
父母一方或兩方也有玩游戲的習慣,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
對于一件事,我們可以把原因推給外部要素——抖音、游戲,讓孩子沉迷,不好,關了吧。這樣做很輕松。
問題是,另外的原因呢?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的缺失呢?不該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嗎?憑什么就被人為的吃掉了!
覺得不合理不服氣?
再看一個類似的話題吧——
目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種博弈狀態(tài),家長常常這樣想,這樣說,這樣做: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了,就該你老師管,孩子出啥問題了,不好好學習了,總之,我家孩子但凡有問題,老師你總跑不了,就是你老師的問題。
我相信不少老師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也許正在經(jīng)歷,或者即將經(jīng)歷這樣的情景,面對這樣的質(zhì)問和家長。
我相信那一刻老師很委屈。
因為這些家長忘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退一步講,孩子的成長也該是父母和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吧?
那,同樣的,孩子沉迷游戲,沉迷抖音,確實有那些東西的原因。
可是,父母呢?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