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姝發現,一說保險就容易停不下來。昨天公布了自己選的保險,就有朋友質疑為什么不買終身險。30年后到期了,再買保險豈不更貴?其實清姝在推薦弘康大白的時候就已經說了,買定期消費型保險只有一個原因,便宜。
定期險和終身之間的差價,通過自己長時間的投資,可以賺出保費來。清姝更愿意30年后自己手握著現金來抵御風險而不是把主動權放在保險公司手上。
咱來算一筆賬,比如向日葵上的國壽康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2009版) ,身故保障金30萬,重大疾病30萬,保終身,繳費20年每年8700
清姝上的保險陽光定期重疾險保額30萬,繳費20年保費1820,弘康大白定期壽險保額30萬繳費20年保費540.也就是說清姝每年繳費1820+540=2360,在前30年就能享受上面終身險一樣的保障。
30年內不出險當然是定期險有優勢,30年后清姝的定期險就沒有了,但是終身險還能繼續保障。真的就是終身險更劃算?
其實不是的,買終身險每年要比清姝的定期險多付款6340元。如果我每年投資6340元投資于4.5%中低風險收益產品,20年后得到201718.2元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YNote/data/kanyeguang@163.com/0e4f62415e044b699a77e8b9436a9fca/%E5%A4%8D%E5%88%A91.jpg
然后停止投入,讓這20多萬再以4.5%收益繼續工作10年最終將得到313262元
也就是說,清姝選擇了定期保險,再將比終身保險便宜的錢用于4.5%的投資,30年后將得到31萬元的資產,比保額還多1萬。清姝完全可以用這31萬來抵御疾病風險,而不是把錢留在保險公司,讓他們來決定是否理賠。更何況30年后,清姝未必會有疾病,如果40年后才得病,這筆資產有為清姝工作了10年,變成了486486,清姝就有48萬元抵御風險,而終身險的保額依舊是30萬……如果50年后,清姝就有75萬,終身險的保額還是30萬
再換個角度算一下,清姝如果將每年6340元投資于10%收益的產品,(據說基金定投完全可以做到),30年后清姝可以得到95萬用來抵御風險,而保險額度只有30萬
清姝買保險,不太考慮遠期的保障,畢竟歲數大了手頭也富裕了,以后怎么都好說。還是現在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錢又不多,需要保險來保障?,F在的便宜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這樣算有一個前提,清姝對自己每年得到4.5%收益很有信心。如果你不把錢存保險就會花掉,或者對自己能夠每年投資收益得到4.5%沒有信心,還是買終身的吧。如果發現一款性價比比較高的終身險,只比定期險高個一兩千,終身險也不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