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障礙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常給個人或他人帶來苦惱甚至傷害的心理和行為的異常。大部分患者因癥狀持續、發作頻繁,或程度嚴重、自感苦惱而就診。
精神障礙受病因的不同,可以分為一下幾類。患者要想得到有效救治,就需要了解導致病癥的根源是什么。
1、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記憶障礙和智能缺損,以及神經系統的陽性體征,鑒別不難。但存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早期,未見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而出現木僵狀態、淡漠少語、精神運動性興奮、幻覺、視物變形和妄想等,此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周密體檢、神經系統檢查、腦電圖、腦脊液、CT檢查等發現異常,則是鑒別的重要根據。
2、應激性精神障礙
某些以明顯精神因素起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若患者起病前的精神因素并不太強烈,精神因素與起病時間聯系不緊密,精神因素與精神癥狀缺乏內在聯系,精神因素消除后但精神癥狀仍存住并發展,情感反應不活躍,病程持久而反復波動,則應考慮診斷為精神障礙。
3、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感染、中毒等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易與初發的急性精神分裂癥相混淆。但這些癥狀是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出現的,以恐怖性視物為主,晝輕夜重,癥狀及病程與軀體疾病密切相關,預后較好。且生化和腦電圖有陽性發現,以此可以鑒別。
4、人格障礙
某些精神障礙患者以青少年起病,病程進展緩慢,以假性人格障礙的表現為早期癥狀者,需與人格障礙鑒別。此時,應了解忠者的生活經歷,在家庭、學校各方面的表現,以及個性發展經過。人格障礙是個性發展的偏離,不是一個疾病過程,在不順利的環境下個性缺陷可以更為明顯,屬量的變化。
精神障礙的自我診斷可以從四個方面看,包括意識狀態、智能、記憶力和人格變化。患者可以根據這些,進行自我檢測是否患病。
1.意識狀態
根據病人與環境的接觸,查看患者的感覺能力是否提高,觀察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有否下降,有無思維遲鈍或不連貫,事后有無遺忘等,來判斷有無意識障礙。
2.智能
可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經歷、社會地位的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一般可根據記憶、計算、常識、理解、抽象概括能力,綜合判斷病人有無智能減退或癡呆。
3.記憶力
記憶力檢查常以順背數字、倒背數字,會議一些時間等,以及了解患者的識記、遠和近記憶力有無減退、有無遺忘。
4.人格變化
可將患病前后的人格加以比較。
精神障礙癥是精神疾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而腦器質性精神障礙又包括急性、慢性的腦器質障礙。一旦患上的話,勢必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可估計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