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所人都想過一個同樣的問題:怎么才能更有錢?
0收入的,或許想賺點生活費解決溫飽。
月收入3-5千的,或許希望每再月多賺3-5千,早點供套房子買輛車;
開著哈佛長城住鴿子籠的,可能也憧憬過早點換個寶馬奔馳保時捷,住住上下三四層的獨棟小別墅;
開著豪車住別墅的也許還想早點退休有錢有閑環游世界,或者再實現個小目標,比如,先賺一個億……
想變得更有錢,難嗎?
不容易。
不過,好像也沒那么難。
想更有錢,說簡單點,只需要做到兩條就夠了。
1.增加收入。
2.減少支出。
估計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如何具體做到這兩點,或許不少人心里還是沒有清晰明確的思路。
先說說增加收入吧!增加收入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賺錢。
賺錢有哪些途徑呢?
第一個選擇應該是做生意。做生意沒人要求你的學歷,沒人管你的出身,也不用看你的工作經驗……。陶碧華,一個一天學都沒上過的農村婦女,通過做生意,僅用20年就從一個屌絲打工者一躍成為身價70多億的【老干媽】食品公司董事長,省人大代表,省常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
雖然老干媽的成功也有時代和機遇的原因,不過,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做生意確實是實現階層跨越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捷徑。咱們現在能想的到的富一代多數都是做生意發家的。即便是個街頭賣煎餅果子的小販,年收入或許也遠超絕大多數上班族。
所以,普通人想合法提高收入,首先應該考慮做生意。
當然,靠打工也是可以逆襲的,比如霍建寧,唐駿,倆人都是打工族里邊的卓越者,一個被譽為香港打工皇帝,一個被譽為中國打工皇帝。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董明珠,童文紅,馬明哲……。打工也可以賺大錢,不過,能成為這樣頂級的打工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但是對于普通上班族,升職加薪也是提高收入的主要渠道。
但是做生意賺錢或打工升職加薪都不是任何人隨隨便便可以一蹴而就的,除了這兩個途徑之外,利用特長業余搞搞副業,比如寫寫文章,開開順風車,幫人主持主持婚禮,給學生做做課外輔導……也是大多數人提高收入的一個簡單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提高收入的渠道嗎?
我認為,社交也是增加收入的一個途徑。比如,明星們陪人吃頓飯就賺幾萬幾十萬,比如我公眾號之前提到的冬哥,認識的人多,給人牽牽線,撮合撮合生意,擺平擺平麻煩事兒,每次也能拿到不菲的酬金。雖然咱現在沒搞工程了,但是有時圈子里誰有單子忙不過來找咱,我轉手介紹給徒弟或者其他人,也能收到一些報酬。
至于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將已有資源租賃,變現,或者靠家庭家族背景變現的房東,地主,拆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條件優越者不在討論范圍內,因為這些優勢是先天的,通過后天奮斗很難獲得。咱們這里只說普通人提高收入的途徑。
從大的方面來說,普通人想賺錢無非就這幾個方向:做生意,升職加薪,利用特長搞副業,通過社交資源變現。
有了方向,也等于有了前進的思路,說簡單點,普通人想提高收入,主要就是得提高自己的商業能力,混職場的能力,給自己練就一手可可變現的絕活兒,提高社交能力廣結優質。
其實,賺錢這個事兒無需多說,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賺錢很重要,絕大多數人腦海里都有賺錢意識。
但是,能賺錢,未必會變的更有錢。
比如剛才提到的冬哥,兩三年前已經有了千萬身家,給我們村里捐錢修路,捐錢建學校,花錢供家族里條件差的小輩們上學,深造……,但是,幾年前被一個生意伙伴欺騙,卷走了800多萬,雖然騙子被逮住了,但是錢已經被那人在澳門賭場揮霍光了。多年積累,灰飛煙滅
知乎上有個問題:30歲之前賺到100萬是什么感覺?
似乎30歲之前賺100很難。其實,咱26歲之前,已經賺過2次100了。
什么感覺呢?
極度自信,目無一切,忽視風險,不愛惜錢,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花,而不是怎么讓這100通過低風險的方式變得更多。(第二次100比第一次好很多了,第二次很大一部分都用來消化第一次膨脹之后投資失敗導致的惡果)。
我公眾號前段時間發過一篇文章,叫【我不是潘仁美】,雖然咱末尾說是:純屬虛構,實際上提到的那段感情故事是一個朋友真實經歷,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有些地方做了點加工,但是主要情節基本沒變。那個朋友也是從草根階層一步步爬起來,生活質量剛有起色,卻因為感情被打回原形,一夜回到解放前,感興趣的伙伴可以翻下公眾號歷史記錄。
以前,搞拆遷的時候,有個老鄉因為進入的早,腦子也靈活,手里迅速積聚了一筆原始資金,當時規模做的挺大,灑水車,輕卡,搞了好幾輛,咱剛進入行業的時候就聽聞大名,人稱姚百萬,咱也在人家手下拿過活兒。
我離開了那個行業大概兩年左右的時候,聽說姚百萬倒了。
咋倒的?
他有倆孩子,一個5歲左右,一個8歲左右。有一天他在外邊,媳婦兒出去買菜還是干啥了,倆孩子在家玩兒,從房子里翻出來個汽油瓶用火點著玩兒,把臉燒毀容了。
給孩子治療幾乎花盡了積蓄,拆遷行業不景氣開始走下坡路了,他自己又得了塵肺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在家養病。
一家三個病號,也沒大的收入來源,給孩子重新種植皮膚沒錢了,倆娃現在每天都帶著面具出門,據說孩子的臉18歲還是20歲之前如果不動手術種植皮膚,以后再也種不了了。每次想起他,都感覺挺惋惜。
生活中,像姚百萬這種雪上加霜的事兒應該不多,但是因病致貧,或者因為意外事件致貧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別是在農村。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那種本來生活條件挺不錯,但是因為疾病,意外災禍,上當受騙等原因喪失掉之前的財富積累,最后一落千丈,一貧如洗的人。
賺錢就好比原始人擁有狩獵能力,會捕撈,會采集,可以抓到魚,野豬,野牛,野羊,野雞,可以采摘到野麥,野玉米,野生水果……,能夠保證自己有食物來源。
但是,這些抓到的動物和采摘到的水果糧食,有可能會逃跑,有可能會被別的部落偷,搶,也有可能會被大水沖走,被大火燒掉。要保住這些已經得到的東西,就得圈一道圍墻,建一個倉庫,排除火災水災隱患,成立武裝……,來保護這些已經得到東西,不讓它們受損或者丟失。
所以,想要更有錢,除了要能賺錢增加收入之外,還要建立一個堡壘,去守住已有的財富,也就是:會賺錢還得能護錢。
護錢說簡單點就是得,防騙,防病,防災,防損。
防騙,主要就是提高自己的防騙意識,多懂得一些內幕,騙局。
防病,一方面是得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健身,補充營養,合理飲食作息,有好的心態心情……。另一方面,得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比如,萬一大病,有一份保險為自己提供醫療費,說小點可以避免財富受損,說大點可以在自己無法承擔醫療費的情況下提供救命錢。
防災防損,主要就是得有憂患意識和安全知識,盡量去規避風險,比如:安全駕駛;比如:會防身自衛;比如:繞開創業投資陷阱避免失敗。
說到這里,想起前幾天一個來咨詢的讀者。她投資了20多萬在一家商場里邊開了個奶茶店,但是商場人流不大,現在店里基本沒啥生意,馬上又要交房租了。
她問我,咋辦。
我覺得,要么熬,要么轉。熬的前提是,你覺得周邊環境會短時間得到改善,在你能承受的時間內商場人流會增加不少。即便如此,你的生意也未必會有太多改善。因為,人流和客流是兩個概念。比如,火車站人流大吧,但是在那里開個家具店,生意未必好,因為坐火車的人應該不大會去你店里買家具。
我說,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不會熬,而是趕緊轉讓。這個就好比股市割肉,早點割損失或許還小點,越舍不得割,可能將來搭進去的越多。
她說,想轉,但是現在沒生意,轉都轉不出去。
我說,假如你20萬買了輛車,你轉手賣5萬,8萬,可能別人會搶著要。但是,你想賣18萬,20萬,或者把自己加油,保養,美容……的花費也加上,想賣22萬,或許一兩年都賣不出去。
啥是割肉呢?就是自己認掉一部分損失。奶茶店這個東西,能去接手的人基本都是業內人,外行不會去接的。內行們接手之前肯定會在心里盤算盤算,你轉的這個價位合適不合適,能不能占到便宜,風險大不大……。要是咱自己去接手一家店,心里肯定各方面也得好好掂量掂量。給你說個小方法,你可以試試……
有句話叫壯士斷腕,應該挺疼。我想,投資或者創業遇到瓶頸時割肉應該就跟壯士斷腕的感覺差不多。我跟她說,就當是交學費了吧。
她說,能早點認識你就好了。
到底好還是不好,說不定。其實,我前年寫過一篇奶茶店方面的簡單經驗,要是她沒開店前看了那篇文章或許真能有點作用,不說賺錢,起碼能給市場少交點學費。
不知道她攢這20萬花了多長時間,也沒問她這錢里有沒有借的,會不會背上債務。也不知道她最終選擇熬還是轉,會以什么價格割肉。
收入低點,起碼財富還是在增長的,但是投資或者創業失敗,卻會讓財富迅速倒退甚至歸零。所以,多掌握點生意常識和經驗,提高商業能力,也是有創業夢想的人護錢的必備因素。
保險,是護錢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如何買到合適的保險,不被坑也尤為重要。比如有人在年輕時花了太多錢去買保險,而使自己手上資金流變少,遇到很多好的投資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白白錯失逆襲機會。再比如,前段時間新聞上報道了一個事兒,一些人在銀行或者一些賣保險的建議下買了某保險,但是到期了去體現卻被告知,現在不能取出來,他們算了下,根據合同,他們得活到150多歲才能提現。所以保險方面,第三方客觀建議也是護錢的重要因素。
把賺到的錢守護住未必會讓你變的更有錢,它只是實現財富積累的第一步。就好比原始人把抓來的動物糧食守護好并不能讓他們衣食無憂。動物可能會病死,糧食水果可能會腐爛。他們可能也會生很多小孩兒,有老弱病殘,沒有增加物質的能力,但是卻不斷消耗物質。要想保證溫飽,勞動力還是得不斷的出去捕撈,采摘,奔波。或許有時能捕撈到獵物,或許有時也會空手而歸。
那原始人怎樣才能保證每天都能吃上東西呢?
或者說,如何才能把現有的動物,糧食變的更多呢?
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答案,那就是,養殖和種植。說簡單點就是:讓手里的動物生崽子,讓手里的糧食生孩子,把手里的東西繁殖出更多的東西,并維持這個循環。
咱們想變得更有錢,也是一樣,除了得抓錢,護錢,還得讓錢生兒子,讓錢的兒子再生兒子……,也就是得:生錢。
生錢的方法主要就是:理財投資。比如,1萬元如果放到家里,一年后還是一萬元。但是放到余額寶,一年后就有3-500的利息,這個利息就是之前這一萬元生下來的兒子。
糧食,水果,肉制品……隨著時間的增長會腐爛,變質,讓原始人的物質變少。錢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增長,通貨膨脹,你手里的財富也會貶值。一元錢,5年前值4個饅頭,但是5年后只值一個饅頭。如果這一元錢一直放到家里,沒有生兒子,那5年后你手里的4個饅頭就損失掉了3個。
所以:理財投資也是讓財富增長的重要因素,它未必會讓財富變得更多,但是最起碼能保證讓財富不會減少。
以前,我覺得,想變得比現在更有錢,只要好好賺錢就行了。也是前不久才想明白這個邏輯:想更有錢,除了賺錢之外,還得護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