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半夜2點醒來,還以為凌晨了,一看原來才凌晨2點,正好也肚子餓,索性不睡了,起來煮個甜雞蛋湯吃,老媽常煮的那種。
剛煮好,太燙了,決定一邊喝一邊給你寫信。
要是以前的我,肯定不會這么積極起來煮東西吃——大半夜吃毛線,勒緊褲頭,繼續睡!
可現在我不想這么干了,最近的幾周我也開始煮飯,并帶飯去公司,把公司那群同事都給嚇得不輕,,都以為我家里藏了個做飯的妹子,其實我只是自帶狗糧。
以前也是一日三餐,只是在外面吃膩了,索性一想,為什么不自己做?
我想到了一種做飯也不太花時間的方法,周末去菜市場把一周的菜都買了,塞冰箱里,每天下班回來就把晚上與隔天的飯菜都給做了,然后打包放冰箱即可。估算下來,平均下來每天也不過一個多小時,一個多小時搞定一日三餐,是個非常劃算的買賣。
做飯后我發現,我的狗窩既然漸漸有了家的氣息。雖然平常也只是自己做自己吃,宿友偶爾早下班會一起吃,但給我的歸宿感就是不一樣。
或許,一個有飯香的地方才有家的味道吧,不然充其量只能充當個臨時宿舍,這是我最近的一點感悟。
2.
上次跟文龍去看你時,文龍跟我說:把你做不到的事,讓你弟去做。 我笑笑沒回答他,這不是我的風格。
把自己沒完成的事情丟給(命令)自己的子女或后輩去完成,這是國內很多典型渣渣父母的教育風格。比如自己夫妻沒好好相處,三天一吵架五天干一架,卻對自己的子女說不要學他們;自己抽煙喝酒,卻不許子女碰煙酒,這都真TM瞎扯淡,完全不能讓人信服!
教育的核心,就是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去說教,也沒資格說教——這是我所堅持的原則。
我不許你抽煙,叫你喝酒不要過量,這是都是我自己能做到的。我叫你多讀書,多思考,也寫寫文章(給我寫信),保持鍛煉,也都是我自己做到了才敢叫你去做。 而我做不到的,自然也不敢去跟你說教,比如學英語,雖然我也想你去學,我現在自己都沒掌握,自然不會要求你去學,頂多也是建議。不過你別悠著,我已經在路上(或者說早已在路上),掌握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3.
最近在書上看到一組關于互聯網內容語言的比例:英文內容占全球互聯網內容的55.5%,中文的僅占4.6%!
給我的啟示是:如果我無法用英文滿足日常閱讀,那么中文信息的邊界,就是我知識的邊界!
看得我是一身雞皮疙瘩,難道我這輩子要錯過這個世界上最浩瀚的知識、思想世界?
我肯定不,縱使失敗千百遍(實際上不止了),我也會掌握英文閱讀的技能。
最近我在一個國內的平臺上發現了一篇英文技術文章,是連接到國外網站的,而且還挺火。我看了一遍,文章質量很高,是前幾天剛出的,還沒人翻譯成中文版。于是出現了一個想法,干脆自己來翻譯。雖然我英語水平有點兒渣渣,閱讀起來都有點兒吃力,還不時用翻譯軟件。但想想我還是得去干這件事,于是我索性就這么干了起來,文章有點差長,可能要好幾天甚至一周。但也剛好順便也練練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很劃算。
學東西就應該這樣,即學即用,看來以前我走了太多的彎路。以前只為學英文而學英文,因考試而背單詞,別人問我為什么要學,我也說不出個具體的來,就回答英文很重要呀 —— 可都沒用到的東西,算個屁的重要!
走了這么多彎路,遲早會直起來的。
4.
你跟我說你上臺講話時會非常緊張,搞爛了好幾次機會。這點我倒不擔心,多參加幾次就不會了,誰到一樣,多上去幾次就不會了 —— 如果有技巧,那就是上臺前“多練”! 如果有絕招,那就是“瘋狂的練”!
總之這是別想著走捷徑就是了。
我最近有點兒擔心你看書上的問題,幾本書都是翻了前面幾頁,然后就換一本翻幾頁,而且還是看那種技巧性的書,你這是在毒害自己!
技巧就像一棵樹的葉子,在一年四季里丟三落四,只有深度的學習與思考能力才是真正的樹干,春夏秋冬,屹立不倒!
你們現在課程里學的Flash技術,市場上基本已經淘汰,你們在學一款沒有意義的技術。但...等著,技術雖然沒有用,但學習技術的方法與思路,是你們能學到的。哦不,是可能學到的 —— 因為學習方法這東西,只有善于思考與總結的人才能掌握。
我跟文龍走的時候,文龍跟我說,你弟很不錯,我說哪里不錯,他說你機靈會講話,鬧瓜子好用。
機靈不是什么壞事,但機靈得到的小便宜卻容易讓一個人變得傲嬌,我擔心你成了這種人。
5.
老弟,這樣吧,我們一起來定個目標,就寫5年后我們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你希望5年后的自己有什么樣的品質?
你希望5年后的自己過上怎樣生活?
你希望五年后的自己掌握什么技能?
你希望五年后的自己完成了那些事?
...
不用嚴謹,就寫你打心底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但也不能太夸張,總不能寫你5年后想長到比姚明還高,泡光地球上的妹紙,或賺它個幾百億吧。
來看看,5年后,我們誰成為了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