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馬云拍電影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據說,馬云還是電影《功守道》中的男一號。
你無法想象,這位其貌不揚卻智商超凡的阿里巴巴創始人,從教師到開創并完善整個電子商務體系,再到做慈善、辦學校等諸多公益事業,如今又跨界主演電影,令人拍手叫絕的同時,不得不叫人匪夷所思:馬云,你到底是人還是神?
在電影《功守道》的宣傳海報中,馬云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綠衣加身,抱拳作尊,立在石柱上儼然一副俠義風骨。而托尼賈赤身短褲,手纏紗布,雙手合十,低頭立柱,顯得一派虔誠。
對此,有網友腦動大開,讀出“玄機”,認為這是托尼賈代表剁手黨在雙十一與馬云的一次對話。
托尼賈向馬云咨詢:“馬爸爸,我已經下單了,什么時候發貨啊?”
馬云左手比了一個“4”字的手勢,不言不語,面帶笑容。
“什么?4天才發貨,這個時間是不是有點長了?”
馬云不做解釋,鎮定自若,右手做拳抵到左手上,眼神堅決,十分強勢。
托尼賈于是低首合掌:“拜托盡快發貨,我會給你好評的。”
雖為調侃,看似詼諧,卻寓意十足,在雙十一這個全球狂購的日子,剁手黨們的心聲借托尼賈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電影《功守道》,不正是選擇在天貓雙十一晚會上與觀眾見面,向全球展示太極文化嗎?
2
正如李連杰所說,功守道的文化內涵可以闡釋為“太極智慧合天地之氣,致敬武學守國人之道。”
而近幾年,馬云從一個巨商轉角文化,是否借此在告訴我們,經濟為陽,文化為陰,兩者互補,譬如太極,守住做人底線,守住中華傳統精髓?
韓非子有云:“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輕,以其所難止其所易。”
所重所難,無非是以一種高要求,以一種極端壓制另一種極端,達到陰陽調和,和諧統一。所輕所易不得控,任由發展,循序漸進,自然是一種只攻不守的局面,自然積小成大,小惡變大惡,勢態極端化,而這并非太極文化的內涵。
放之為人處世,中國人講究寬以待人,謙卑圓滑,不急功近利,不盛氣凌人,而這不也是太極文化中的一種有效理解嗎?
但無論怎么說,馬云這個金庸粉禪道迷,幾年前就修禪練武,懂得把修禪與商道有機結合,可謂深諳其中道理。
而并非科班出身的他,跨界出演電影,未免叫人另眼相看。有人期盼,有人質疑,有人議論紛紛,有人歡呼雀躍。褒貶不一。
又不禁叫人要問,這是有錢任性,還是娛樂至死?
3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
每個人關心娛樂事件甚過于關心國家政治,似乎有關娛樂的事情,才能牽動人們的敏感神經。
正所謂:“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宋仲基宋慧喬大婚,美哭了多少宋粉,虐死狗不償命。
王寶強馬蓉離婚,引發無數寶寶粉的同情與支持,針對出軌的罵聲也一層高過一層。
黃曉明結個婚花掉2個億人民幣,孫儷三部戲片酬就可達1.7億元。
相反,那些埋頭在重要崗位,苦苦為國家、為人民辛勤奉獻的科學家、教育工作者、技術管理人員等,他們卻無人問津,不起半點漣漪,甚至過著清貧樸素的生活。
這不,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工資單,每個月領到手才八千多,而且還是具有30年教齡,因為工作突出多次被市、國家評為優秀人才的知識型人物。
教授半生辛苦,不及戲子一部。
重戲輕工,是社會的內分泌失調,是人們文化認識的異態,更是獵奇心理的作祟與偏頗。為此,更應以其所重禁其所輕,以其所難止其所易。
4
無論是馬云善于抓住這種心理效應打出“文化牌”,還是真真正正為了弘揚中華傳統太極文化,唯一必須承認地是,馬云跨界拍電影,而且做到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電影夢,每一部電影都是一部不凡的人生。
馬云不是說了嗎,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星爺也曾說過,做人如果連夢想都沒有,那跟咸魚有什么分別呢?
有些夢想,需要經過不懈地奮斗跋山涉水才能實現。
有些夢想,是需要先實現豐厚的物質基礎,然后才能一步步去贏得的。比如馬云的電影夢,如果不是因為擁有豐厚的物質基礎,其貌不揚又非科班出身的馬云怎么可能拍電影?又怎么可能邀請到眾多大牌明星?
與其說馬云拍電影是有錢任性、為了商業炒作,不如說這是對自我角色的一種挑戰。
像馬云一樣,挑戰無數的自我角色,激發內心無限的潛能,一樣綻放璀璨光芒,一樣叫人光彩奪目。
人生原本就是經歷一場又一場的挑戰,放下面子,拾起信心,放下懼怕,拾起希望,放下不可能,拾起我可以。
何必憂心忡忡,何必瞻前顧后,何必三思而后行。
只要愿意,敢于邁步,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