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預計一個星期讀完的世界名著終于在第23天讀完了。倒不是因為這部著作多么晦澀難懂,也不是因為它多么無聊透頂,事實上它特別的生動有趣。其實是因為心里有個聲音告訴我慢點兒讀,好書需要多多揣摩,于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了漫長的閱讀之旅。在此之前就看到很多地方推薦這部作品了,冠與這部作品的常常有“21世紀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關于人性救贖的一部著作”每每看到這些評價我都在想這究竟是怎樣一本書,居然有這么高的評價。不同于其他人的習慣,我在確定要看一本書的時候不會直接買來看,反而會先看一下介紹,然后自己再思考作品中可能會發生的故事情節,大多數書籍的內容我都會預測的差不多,然而這部著作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我沒想到故事情節這么引人入勝,每當我捧起這本書,我都舍不得將其合起來。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的喀布爾,那里有兩個形影不離的伙伴,阿米爾和哈桑。阿米爾比哈桑大幾個月。兩個人雖然吃同一個女人的奶水長大,可是身份卻千差萬別。前一個是血統高貴的普什圖后裔,后一個是倍受欺辱的哈扎拉后代。雖然于孩子是沒有身份這一概念的,然而社會對階級的嚴格要求還是浸染了孩子的世界,他們總在大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提早認識到世界的不公正運行。彼時他們正確的認知還未形成,但因為外界的干預直接扭曲了,然而可悲的是他們自己渾然不知,并把這種不公正當成呼吸空氣一樣自然,這大概是教育最可悲的地方吧。
故事中的哈桑是個極其正義且忠心的孩子,可是因為自己身份卑微,也因為父親的殘疾,還因為母親個人品行的不端,哈桑成為這一地區調侃的對象。盡管這樣,哈桑仍然堅守自己的信仰,對別人的欺辱選擇寬容原諒。雖然自己還是個孩子,比自己的主人小上幾個月,可是他卻幾次三番的包容并且保護自己的小主人。
阿米爾是個養尊處優的少爺,從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從不用發愁物質層面的需要,即使擁有著使人艷羨的生活條件,可他本人卻沒那么快樂。因為他的出生,他的父親失去了最親密的愛人,他常常為此感到很抱歉,也認為父親對自己的冷漠全部出于自己害死了母親。他十分想得到父親的愛和關心,所以經常會做一些討父親歡心的事做,可是父親對此熟視無睹,反而對哈桑無心做出的一些小事夸贊不已。內心無比想得到父親認可的米切爾看到父親的舉動十分難過,所以經常會為難哈桑,譏諷他??墒枪R驗閷Π⒚谞柕膼郏瑢Π⒚谞柕钠廴柽x擇忍受,并繼續毫無保留的愛他,關心他。
一年一度的風箏大賽開始了,阿米爾想通過獲得第一名的成績換來父親的目光。于是他和哈桑每天勤奮練習,即使手掌被割的舊傷摞新傷也不放棄。比賽開始了,雖然有眾多參賽者,可阿米爾通過精湛的技術把所有人打敗了。接著所有人去爭搶最后落下的風箏,阿米爾也想要,而阿桑在這方面是高手,總能幫主人拿到他想要的落下的風箏。于是在哈桑出發找尋風箏之時說出了溫暖人一生的話語“為你,千千萬萬遍”
傍晚了,距離哈桑找尋風箏過去了很久,阿米爾出去找尋阿桑,發現哈桑被經常欺負自己的幾個壞孩子堵住了,為首的阿瑟夫讓他交出風箏,可是哈桑執意不肯,于是阿瑟夫強暴了哈桑。阿米爾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發生,無動于衷,轉身回去。等到哈?;厝ィ傺b什么也沒發生,接過風箏去換取父親的愛。阿米爾因為心里的負罪感,不再和哈桑玩耍,嘗嘗躲著他,即使哈桑努力詢問阿米爾原因,他依舊不予理睬。
終于,阿米爾無法忍受兩人尷尬的境地,他向父親提出辭退哈桑的請求,結果換來了父親勃然大怒??墒窃趦刃牡臉O度掙扎下,他趁著哈桑和父親阿里出去采購食品,將自己私人物品放到了哈桑的床下,陷害他偷東西。當四個人站在一起對質時,阿米爾很害怕,因為他知道哈桑從不說謊,父親很信任他。然而哈桑為了阿米爾,撒謊攔下了責任。接著阿里和哈桑選擇離開這里,雖然阿米爾看見父親因為阿里父子離去痛哭,可他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擺脫這種局面而開心。
阿富汗局面動蕩,阿米爾跟隨父親逃亡美國。到了新的地區,一切都從新開始,父親失去了階級帶來的特權,失去了令人羨慕的工作,過上了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生活的日子。
成年之后的阿米爾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姑娘索拉雅,雖然她的名聲不好,可阿米爾選擇了忽略,最終在父親臨終前和索拉雅舉辦了婚禮?;楹蠖嗄陜扇硕紱]有子嗣,本以為兩個人就這樣陪伴對方度過漫長的一生,可是拉辛汗的信將阿米爾重新帶回到阿富汗。拉辛汗交給了阿米爾一個任務,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帶到一個安全的地區。阿米爾一開始是拒絕的。
拉辛汗告訴阿米爾自己知道他當年對哈桑做過的事,并且把哈桑是自己父親的私生子這件事也告知了阿米爾。得知真相之后,阿米爾很震驚,一直以來在自己心目中光輝偉大的父親形象突然變得有點兒縹緲,對以往父親的認知有了動搖。父親是那么偉大那么了不起,在所有人的口中都是堪稱完美的存在。他沒有階級觀念,他對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那樣溫暖有禮貌,對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愿意伸出援手。即使在逃亡時刻,寧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俄羅斯官兵欺辱一個婦女。阿米爾腦海中回憶了有關父親那么多正義的事情,自己突然承受不住了,不敢相信他居然也做過這種違背道德的事情。
為了彌補父親和自己犯下的錯誤,阿米爾來到了動亂不安的家鄉,經過多方打聽得知索拉博被安排到一個恤孤院,到了哪里發現并沒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索拉博已經被當地一名長官買回家做“特殊”服務。阿米爾找到長官之后才發現他是阿塞夫,當年欺辱過哈桑,如今又欺負他的兒子。阿米爾這次終于鼓起勇氣面對阿塞夫的挑戰,雖然知道自己打不過,可是這次他選擇站起來,像當年哈桑保護自己一樣來保護他的兒子。最后關頭是索拉博拉開了彈弓,射向阿塞夫的眼睛,兩個人順利逃了出來。因為信仰,因為善良,索拉博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抱歉,內心極度掙扎,他害怕因為自己的舉動使自己進不了天堂,會讓爸爸寒心。因為父親曾說過,壞人做的事情并不是故意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好,所以應該選擇原諒??吹竭@里,真是覺得心痛,那么美好而善良的男孩,即使受到那么大的傷害,依舊用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來應對這個不公正的世界。
當阿米爾恢復了健康,他和索拉博來到了安全的地區,兩個人面臨了又一個難題,阿米爾若想帶索拉博回美國,必須先讓他去當地恤孤院,可是索拉博內心有陰影,他極力懇求阿米爾不要這么做,然而發現沒有轉機時選擇自殺。雖然搶救了回來,卻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一臉冷漠,將自己和別人隔離開來。盡管之后用別的方法和阿米爾到了美國,他也沒有任何感覺。一個人倘若從沒有得到過希望還可以在這個黑暗的世界繼續走下去,一旦給了希望又被告知這是虛假的,無異于將此人直接推入了地獄,從此他的內心一片荒蕪,寸草不生。
剛回來時無論阿米爾及妻子怎樣努力,也無法修復索拉博內心的創傷,漸漸的兩人放棄了進入索拉博內心這個想法,但依舊用愛與關心去溫暖索拉博。美國舉辦了一次風箏大賽,阿米爾想起了曾經自己和哈桑追逐風箏的場景,便提議索拉博來玩,看著索拉博眼中散發出的活力,阿米爾終于感到他又活過來了,放風箏結束后阿米爾主動提出為索拉博追掉落的風箏,并對他說出了當年哈桑說過的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部書借著阿米爾的視角來揭示當時種族歧視,階級差別,社會不公正,戰爭動亂,人性黑暗等一系列內容,但它的主題是人性的救贖。父親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而不斷做好事,幫助別人。阿米爾為了拔掉內心早已瘋長的“荊棘”,克服內心的恐懼,軟弱,只身前往危險的阿富汗。里面每個人的性格都很鮮明,不那么完美,但有血有肉。讓我們知道即使那么光鮮亮麗的背后也有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不得不感嘆,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不公平的事存在,很多壞人雖然做了那么多為人不齒的事情,可依舊活的那么瀟灑快樂,通過壓榨別人來獲得自己的幸福,這樣的人我們以為會有懲罰,可現實卻教會我們,沒有那么戲劇性的事發生,那只是我們美好的愿望,想想就好了,不必認真。當然世界上還有這樣美好的存在,雖然受盡別人的欺負,雖然生命面臨了威脅,可他們依舊用微笑回應這個并不怎么美好的世界。他們善良樂觀,即使物質上不富裕,但在精神上勝過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