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讀書會主要是圍繞《序》開展的——回歸身體,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是這篇序的主題。
整個序是由武老師的一個個案開始的,“肉麻”是這個個案的關鍵詞。
“肉麻”這個詞對于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你說的話真肉麻,我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你們兩要不要這么肉麻,大庭廣眾之下這么親密。
這些肉麻都是我們習慣了的表達方式,但是“肉麻”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感覺,我們似乎從來未曾真正體驗過。
但是這位做個案的中年男子卻切身感受到了這種“身體麻得不得了”的感覺。
男子的肉麻只是表層的身體感覺,引發這樣的身體感覺的內心感受是無比強烈的羞恥感,在他這里,內心羞恥會引發機體的“麻”的感覺。
在武老師的帶領下,男子感受著身體的“麻”,感受著內心的“羞恥”,同時,也找到了一直困擾自己的一個獨特而普遍的問題——性。
這次的治療,讓患者看到了自己的性羞恥感,也直面了自己的性羞恥感,最終導致了身與心的變化,同時,困擾他多年的前列腺炎也不藥而愈了。
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讓我們意識到身體的感覺是最真實的,即使你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找不到背后的原因,但是身體會真實的表達它自己,表達它此時此刻最真實的反應。
這個案例就是生動的讓我們感受到
身體在學習與覺知方面的重要性,譬如體會、體驗、體證、體悟、體察等。
學習與覺知必須與你的體驗相結合。
讀到這段話的時候,這一連串的和“身體”相關的詞語,把我自己都搞暈了。
什么是體會?
什么是體驗、體證?
什么又是體悟、體察?
原來身體的感覺這么細膩,可以有這么多詞語表達身體感覺的不同狀態。
這些詞語也是我們讀書會成員關注和好奇的地方,他們究竟代表什么意思?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面紗:
體會: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的感覺,例如:舒服、難過;
體驗:身在其中,慢慢感受,也可以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情景再現 ,再次經驗;
體證:他人的感覺再做證實;
體悟:從感覺、體會中有所領悟;
體察:情緒的覺察,是更深層次,更細膩的感覺。
為什么有的人學了很多知識,卻沒什么智慧,就是因為智慧是從體驗中才能獲得,只有你自己驗證過的才能變成你的財富,才能變成屬于你自己的智慧。
簡單的知道,只是頭腦的淺層次的學習,只是做了一次知識的搬運工,把別人的知識搬運到你的大腦中,當你用身體去仔細體會、體驗、覺察的時候,真正和你自己的感覺、感悟相結合的時候,別人的知識,才能變成屬于你的智慧。
就像書中序言中的最后一段話:
要是你的生命變得豐盛,你必須重新與身體建立鏈接,在頭腦與身體之間打通一個通道,你將會發現,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后續的讀書會,一起回歸身體的感覺,更好的去體會,去覺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