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的電影

有一位詩人說,“我從海上來,滿袖都是濤聲。”我認識一個海員,卻從沒聽到他衣袖里還有濤聲,也許我不是詩人,沒那么細致的聽覺。回鄉偶居時,房前屋后的老房子老樹,斯草斯木,和小時候的景物并無二樣。有月光的晚上,在村中閑走,遠處有燈光,人影叢叢,就像兒時放電影的場面。 我的童年是在蘇北一個極貧瘠的小村里渡過的。記事的時候,剛剛通上電沒幾年,對于祖輩生活在昏黃的煤油(那時候叫洋油)燈下的鄉親來說,電燈是非常神奇的。開始通電時,只通過鄉鎮街道上,劉強東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在公社大院里見到電燈時,被震撼到了。農村人第一次見到電視的時候,驚為天物,怎么也弄不明白這個小的盒子里竟有許多小人在動,還能發出聲音,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那個時候村里有電視的人家算是土豪,來家里看電視的村民多的讓人心煩,經常人滿為患。記得有一回趕上一挺火的連續劇,村里有電視的那家堂屋被擠爆了,堪比現在上班高峰時的公交。我和幾個碎腦娃娃被東擠西擠,腦袋發漲,因為人小個矮什么也看不見,后來我堂哥讓我騎在他脖子上,后面的人又嚷嚷的抗議,說擋著他們了。主人沒辦法,把電視搬到院子里,放到八仙桌子上,才把問題解決。

但比起電影來,電視就弱爆了。因為電影不僅都畫面大,可以很多人一起看,更重要的是電影放的少,只有在夏秋豐收或者農閑時才放。冬天天冷,外面站不住人,也放的少,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有老人過生日的時候,也會花錢放一場電影為老人祝壽,但這也是有錢人的專利。 電影對于農村,農民,是一場精神的盛宴。大隊確定放電影時,廣播早早就喊上了,老式擴音喇叭架在村頭的大槐樹上,隔著厚密的枝葉,傳過來啞聲破鑼的召喚,在生生的勾魂:“今天晚上7點,大隊部放電影,驚險武打槍戰片,要看的早點吃過早點來。”為了彰顯效果,還不忘附加一句“看過的人都說好”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就像今天酒吧里DJ喊麥一樣,毫不遜色。 于是,主婦們有的忙了,趕緊結束手中活計,回家做飯,晚上好趕個場子。我和幾個小伙伴們早早就約好了,在村頭的大橋上集合。當還有一兩個人沒到時,我們就扯開嗓子輪流叫喊他,夜靜聲遠,遠遠的聽起來就像午夜的狼嚎。 看電影的路上可謂壯觀,比逢集的人還多。趕集是家庭婦女們的最愛,電影不一樣,老少通吃。路上步行的,騎自車的,一路上車鈴鐺響個不停---怕碰著人。板凳全是自備的,要從家里帶,三三兩兩的人們肩扛手提,有的拿著小馬扎,有的扛著長板凳,還有的背個黃藤椅-----坐起來舒服些,但來回的路途上就要多吃些辛苦。 遠遠的,就看見兩棵樹中間掛著一塊鑲著黑邊的大白布,長途跋涉的辛苦瞬時消失無影蹤,露天電影場快到了。耳邊能聽到陣陣的嘈雜聲,就像許多個篩子在篩糧食的沙沙聲,既沒有節奏,也沒有美感。

自發而來的村民沒有什么紀律可言,三三兩兩的老鐵們正好遇到一起,討論著收成,話著家長,一場信息交流會就此拉開帷幕。電影沒開始的時候,不時有人用電筒的光照在白幕布上,聚聚焦,對對光。廠地中間,圍著人最多的地方,有一張桌子,桌上放的就是神奇的放影機。小時候我和伙伴們都很調皮,看到什么都想碰一下,再危險的物品都想摸一把,但電影機除外。一來有放電影師傅看著,凌厲的眼神像鷹一樣罩著機器,稍微向前靠一靠會被兇惡的眼神殺死;二來大人不斷恐嚇,這東西金貴的很,碰壞了把你賣了也賠不起。在語言和心靈雙重暴擊之下,再調皮的小孩也不敢擅越雷池一步,已經伸出去的手在怒喝聲中停在半空,伸也不是,縮也不是,有一種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躊躇。 觀眾的最外邊一圈,小商小販點著馬燈(一種有燈罩的小油燈)守著的小攤。那些售賣的零食在今天看來稀松平常,甚至不值一提。無非是瓜子花生一類的炒貨,但在物資貧乏的年代卻是難得的美味。如果有那么一兩塊閑錢,買點瓜子邊看電影邊吃,嗑開瓜子的清脆和隨口吐殼的痛快,是土豪專享。網絡上說無聊的看客是吃瓜群眾,應該從此而來。 印象中最深的是看《媽媽再愛我一次》,還沒去看之前,就聽說很催淚,大人們說要備個手帕(那里還沒有紙巾這一說)。電影開始了,我并沒有感到怎么吸引人,加上旁邊幾個小伙伴不停的打打鬧鬧,不知不覺泛起困來,漸漸的,眼前的畫面變的越發模糊,耳邊的聲音也慢慢混沌起來。眼皮開始不住的打架,就靠在一邊睡著了。不知道過了多久,被身邊的一片抽泣聲驚醒,猛然間不知發生什么事情,就跟著眾人一起嚎哭起來,直到被人推了一把,“你哭什么,能看的懂?”才回過神來。 電影散場后,人群中就像決堤的洪水,從一個缺口向四面八方散了開去。來時還精神抖擻,嚷嚷著會堅持到底的孩子,早已困成一團,在父親的背上,母親的懷里,沉沉睡去。人們議論著電影的情節,感傷著人物的命運,喟嘆不已,唏噓不已。 時光飛逝,現在的生活和童年時已經天壤之別,電影院里設備一流,隨時想看隨時可以,舒適的椅子邊還留水杯口,人們吃著爆米花,喝著可樂,看著最新最炫的影片。他們哪里會曾想到,曾經有一群孩子,為了看一場電影,走下幾里路,扛著板凳,不辭勞苦,只為享受那短暫的快樂時光。 春節的時候回老家過年,路過村委會時,透過車窗,還看到那個放電影的廣場,如今已經成了村民的活動中心,添置了健身器材,有幾個孩子在上面玩耍。夕陽下,只有廣場邊上幾棵白楊樹還站在那里,就像守望晚輩歸來的老人。心里一下子熱了起來,又像回到了記憶中那個快樂無憂的老村莊。畢竟,這里承載著孩時美好的記憶,是我永遠抹不去的鄉愁。

2017.3.21晚寫于住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