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團隊一同學問我關于發短信的事,他的問題是這樣的“團隊里的人給您發周末愉快,您會覺得煩躁么?會影響到么?因為同學們都懂周末愉快這個套路。同學給同學發送,模糊銷售主張就沒了。你覺得該對同學發么?還是只對客戶發好呢?”我也算是秒回了他的問題。我是這樣回答的, 送你四個字,借鑒+改造。為什么這樣說呢,其他同學給我發四個字“周末愉快”,我沒有任何感覺,也不想回復。但是我有注意到一個同學給我發送的短信,內容以簡、短、幽默為主,再附加上周末愉快。我看后是會心一笑,因為很認同。所以我思考了一下,為什么我會認同他的短信呢?這就相當于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方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工作類型,工作壓力,休閑時刻,興趣喜好等等是怎么樣的。投其所好,做增值服務,附上深深的愛。比如說是會計,她每天的工作內容是一堆繁瑣的財務數據、報表類的,因為工作要細致,精神在高度集中,緊張狀態,很疲勞,針對這一類型的人,看到幽默風趣的話會不會疲勞盡散,心情放松。再比如說,注重生活質量的人,咱們附帶點生活小嘗識,小竅門,別人會不會熟記,抄寫下來。咱們一切的出發動作一定是站在對方角度,真心的關懷。
2.具體思考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咱們同學都知道發短信的套路,那針對咱們同學之間都熟知“發短信”這一套路,且咱們有的同學之間又互相交流過,關系也熟了,那么咱們同學之間要怎么發短信呢?說說我的看法,從加入團隊到目前有100多天,有不少同學互加好友,發周末愉快短信。但我真正有印象的就兩個人,為什么這樣說呢,第一個人,他是這樣做的,每天早上9點左右發送短信給我,內容是以隨手讀內容為主,如“少想未來,多干實事”、“辦法總比困難多”、“越努力越幸運”、“?不要怕錯,不要憋大招,拿到什么你就去用”再加早上好。當時我看了覺得很贊,每天我都會看一看,回味下,思考下這句話。這種伴讀很用心,但當時我并沒有回復他,大概過了半個月吧,我已經深深被打動了,我慢慢開始關注他,奇怪的是他不再給我發送信息了,后來也沒有聊了。于是我又思考一通,假如我是客戶,我會怎么想;假如我是領導,我又會怎么想。短信的魅力貴在堅持,貴在固化,用數量級來攻陷對方的心理防線。雖有愛,但沒有堅持,所以還是沒有愛。另外一個同學他是這樣發短信的,還是先說說我的感受吧,我收到眾多“周末愉快”的短信真的沒有任何感覺,也不回復,也不去關注。我奇怪的是加好友100多天了,你老發同樣的短信內容,寥寥幾個“周末愉快”的字,雖然你夠堅持,但是我不會覺得你有深深的愛。但這位同學是這樣做的,周末短信內容,以生活妙招,幽默詼諧內容為主,我覺得很用心。為什么這樣說呢,相對我的工作來說,每天要處理一堆數據,準確度要求很高,工作狀態高度緊繃,我看到幽默短信會會心一笑,疲勞感消散一半,周末兩天我是喜歡在家?飭?飭廚藝,他給我發適合夏天吃的菜系,菜譜。真的很感動。我不曉得他是從我QQ空間狀態里發現的,還是怎么得知的。我覺得很用心,投其所好,短信都發到心坎上了。后來我又思考了一下,我好比是消費者,給我發周末愉快短信的人好比是商家,發周末愉快短信這一動作的人之間是競品。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如何在競品中形成差異化,那就要看誰更用心。
3.最后我總結了一下,對于客戶按人情做透里發短信的套路玩,但對于咱們同學間雖熟知發送短信套路,但不也是按人情做透里面的招數玩么,做好固話,再拼用心。麥凱對方,可以通過QQ空間,微信朋友圈,總結內容,群聊消息,你總能發現點對方的職業,性格,生活習慣,興趣喜好呀,然后提問嘛,你可以為他的工作提供哪些信息,你可以為他的興趣喜好提供哪些信息嘛,花時間研究,短信內容就針對性投其所好,做增值服務嘛,咱們就拼誰更用心嘛。你若真的是有愛,也想愛,那就花時間去研究他,真心大家是感受的到的。
我也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我只堅持一個想法,咱們同學間發短信,想打動對方,那就要研究對方,為他做點什么,然后數量級。
m~?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