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4歲,32歲生下兒子,全職媽媽一年,2016年三月份正式重返職場。有人說,產后第一年的婚姻最難捱,可哪個媽媽產后重返職場的第一年不是最難捱呢?
為了孕育新生命離開了拼殺多年的職場,放棄了多年奮斗得來的職位,心甘情愿地回到家中,默默忍受著不停的洗涮勞作和因為勞累導致的散了架的骨頭、酸疼的肩膀手臂和脆弱的腰,愿望僅僅是孩子健康少鬧毛病,自己晚上能睡一個成宿的覺。
可以說,在當媽這件事情上,老天特別公平,不管你是曾叱咤職場的“白骨精”,還是學富五車的有才女,都逃脫不了初為人母的手忙腳亂。
產后重返職場,白天,我們要用厚粉遮住因為睡眠不足而導致的熊貓眼,走入職場跟90后拼體力;傍晚回到家,包兒一扔就得迅速投入到帶娃的模式。重返職場的媽媽,特別是像我這種做了一段時間的全職媽媽,初到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之中,因為角色的雙重性,職場上的不適應也隨之接踵而至:工作從頭開始的困惑、崗位變化帶來的失落、照顧孩子和專心工作之間的沖突……
還好,這一年我熬過去了。這期間自己也哭過、郁悶過,甚至想過放棄工作,重新回歸家庭做個全職媽媽。還好,我挺住了。這里面有我媽媽,孩子姥姥的無私付出,也有我自己的調整和努力。
那么,全職媽媽重返職場如何度過最難的第一年呢?
從容和自信很重要,因為沉淀和積累是你的資本
這方面我掉過坑,自認為做全職媽媽有一年有余的時間,覺得自己與其他職場人肯定會有一定的差距,但卻忽略了自己在這個領域已有近十年的工作經驗。因為自己內心的自卑和不自信導致自己入職時要的薪水不高。其實我的這個想法和做法是不對的。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雖然是休息了不短的時間,可能會比職場人做事慢一些,甚至一切要從頭開始,但是,一定不要失落、自卑,要知道這一次的開始比你剛進入社會時要從容得多,你不僅有工作經驗,你還獲得了不是每個女人都有的生活閱歷,那是你豐厚的心靈積累。
寬容對待崗位變化,必要時要有阿Q精神
這是新媽媽們重回職場時首先要學會的功課。除了客觀因素,社會普遍認為剛生完小孩的女性全部心思都在孩子上,一般也不敢委以重任,這當然會讓新媽媽感到失落。這時,可用阿Q精神勝利法,不妨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問題,“我的確要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嗎?,他們的普遍認為也沒錯呀”,所以,放下架子,把自己當作新人,這樣更有利于學習,盡快適應新環境。
保持工作的激情,抓緊時間充電學習必不可少
全職媽媽期間,媽媽們很難隨時更新專業知識,工作思維和方式有所停滯,加上對外界的關注相對減少,與社會的差距難免拉大。此時,在兼顧好照顧孩子的同時,及時充電就顯得非常重要,就拿我自己來說,由新聞編輯過度到網站編輯,特別是面對新媒體運營及微信軟文寫作方面,感覺自己不是很得心應手,為了適應現在的職場變化,我自己報了寫作班,就是為了給自己充電,逼自己一把。只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才能更好地在職場上發展下去。
對于職場上的新媽媽們,我們唯有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走得更遠。因為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別人,我們要孩子,也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