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龍一身都是膽?真實的趙云沒那么傳奇,還是個不合群的家伙

因為明人羅貫中筆下的一部不朽的巨著,三國這個夾在漢晉之間、存續不過60年的分裂亂世,成了令無數后人心向往之的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三國最大的特點就是英雄輩出,無論是梟雄如曹、劉、孫,謀士如諸葛、司馬、魯、郭、賈,猛將如蜀之五虎上將、魏之五子良將、吳之江表十二虎臣,個個如雷貫耳。讓人不禁感慨華夏數千年歷史里孕育的精英似乎都一股腦的投胎到了那個時代自相殘殺,這是個多么巨大的浪費啊!“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劇簡直數不勝數——別的不說,曹劉孫三大巨頭只要有任一人早生或晚生個幾十、一百年,那么強漢的榮光又何止400年?華夏陸沉的那一幕又豈能上演?

若沒有《三國演義》,很難說三國人物還會不會如此受人追捧

說三國、話三國,自古以來有關三國的話題就讓人津津樂道,其中不乏對各種英雄人物的點評。比如說誰是三國時期最完美的人物——按照屁股嚴重坐偏的《三國演義》的觀點,劉備是君主中當然不讓的人選(我個人更屬意老曹,而我的偶像老辛則推崇小孫,畢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嘛),至于臣子中諸葛老妖估計能眾望所歸。但是如果這個榜單再繼續排下去,下一個入選的該是誰?

二爺太傲,三爺太糙,周郎心眼太小,魯老實像個憨憨,陸白臉更是干掉了男一號的大反派,至于曹賊陣營……更統統都是反派。如此一來,每次出場亮相都必須報備一下自家的石家莊戶口的趙云趙子龍(常山郡真定縣人,今屬石家莊市所轄),就成了很多人共同的選擇。

《三國演義》將各種英雄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家言,歷史上的趙云肯定沒有那么傳奇和完美,但也不乏一些值得一提的小故事。


去掉小說賦予的光環,真實的趙云遠沒有那么傳奇。

提起趙云,就不能不說《三國演義》。為啥?因為在此書走紅以前,趙云其實沒啥名氣,歷史評價也不高。比如陳壽就認為他僅是個武夫而已:“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嬰)、滕(夏侯嬰)之徒歟。”(《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劉昫對此深表贊同,認為不是趙云有多猛,全靠諸葛指揮好:“至如武藝,則趙云雖勇,資諸葛之指捴。”(《舊唐書·卷一百一·列傳第五十一》)

白馬銀槍美少年——這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趙云的形象

不過《三國演義》一出,輿論頓時逆轉,“一身是膽”的趙子龍成了明清時期的“網紅”,尤其是在清朝——眾所周知,沒啥文化的滿洲人是拿《三國演義》當兵書讀的,而且看待其中的英雄人物深受羅貫中的影響。在蜀漢的一眾將領中,關二爺走過麥城,張三爺死得太窩囊,黃、馬屬于叛將,于是趙云便脫穎而出,成為最受滿洲人推崇的三國人物之一。甚至有傳聞說哪兒哪兒都少不了要露一小臉的乾隆皇帝都感慨,劉備要是聽趙云的話,“漢事未必無成”(我沒找到出處)。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原本不怎么起眼的趙云在清朝驟然走紅并大受追捧,這種影響也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甚至還有人將趙云吹捧為三國第一人:

“順平(即順平侯,趙云的謚號)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當陽之戰、孫夫人之歸,微子龍則后主將不免矣,故無論功烈才品逈出三國諸人之上。”(《季漢五志》清·王復禮)

如果扒開《三國演義》給套上的那層華麗的光環,趙云的人生經歷雖說不至于黯然失色,但顯然去掉了大半的傳奇色彩,不過仍不失英雄本色。

先讀演義再翻史書,總是覺得索然無味——虛幻與現實間的差距就是如此懸殊??

趙云在三國時代的大舞臺上初次亮相,確實與小說里講的一樣投奔了公孫瓚,不過甫一登場就大戰河北名將文丑的故事是羅貫中杜撰的。也正是在同一時期,趙云與劉備相識相交,并結下了緣分。

話說劉大耳朵文韜武略樣樣稀松,唯獨情商指數高到令人發指。所以等到趙云二度出山、兩者再次相遇之后,他為了招攬這員猛將不惜弄出了搞緋聞這個損招(“同床眠臥”,開個玩笑),終使得趙云毫不猶豫的投入其麾下,從此生死相隨,不離不棄。

趙云的人生巔峰當然是當陽之戰。在《三國演義》中說他為了救阿斗在曹營中反復沖殺,“懷抱后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這才有了后來劉備摔阿斗的故事。

而在京劇《長坂坡》中,這位石家莊史上第一名人更是在曹營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儼然形同超人。不過這幕戲顯然是移花接木——歷史上確實有人干出過如此逆天的壯舉,不過不是趙云,而是文鴛。

要完成“七進七出”這種逆天壯舉,勇氣、武技和運氣缺一不可

文鴛,本名文俶(在《三國演義》中叫文淑),是曹魏揚州刺史文欽之子,素有驍勇之名。嘉平六年(公元255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黜魏帝曹芳,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毌丘儉和文欽等人起兵勤王,遭司馬師親率大軍鎮壓。當勤王軍戰敗、司馬師窮追不舍時,文鴛的表演開始了:

“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資治通鑒·卷七十六·魏紀第八》)

當然,文鴛還是沒法跟戲里的趙云相比,畢竟后者的懷中還揣著一個名曰阿斗的拖油瓶。

不過正史里,趙云在當陽之戰中的表現就遠沒有文鴛那么出彩了: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啥意思呢?就是說劉大耳朵不愧是漢太祖劉邦的種,充分發揮了他家一遇到危險就拋妻棄子、逃之夭夭的優良傳統。不過當老大的可以不講究,做小弟的卻不能擅離職守——當年劉邦逃亡時嫌棄一對親生兒女是累贅,一次次的將后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踹下車,結果又一次次的被當車夫的夏侯嬰撿回來;這回劉備又不管不顧的自己跑了,當保鏢的趙云只好抱著阿斗、拖著甘夫人(當然她也沒跳井)東躲西藏,最終幸運的逃出生天。

老劉家拋妻棄子、只顧自己逃命是有傳統的

至于期間趙云是否與曹軍遭遇、是否有廝殺,史書沒說,我也不能瞎編。

不過還有種說法,說是大耳朵爸爸自己跑了以后,小耳朵兒子壓根沒人管,還被人販子拐賣了,跟趙云沒有發生半毛錢的關系:

“魏略曰:初備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棄家屬,后奔荊州。禪時年數歲,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為人所賣。”(《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后主傳第三》)

后來劉禪被賣到了關中,還在當地娶了媳婦。直到劉備拿下了益州,才通過張魯牽線父子相認。

您說我們該信哪種說法?

趙云在當陽之戰中救阿斗可能存疑,不過后來二救幼主應該不假。

阿斗還算知恩感恩,趙云加官進爵大都發生在劉備死后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自封荊州牧以后,與東吳間的矛盾尖銳了起來,哪怕他娶了孫權的小妹也無法改變這一現實。后來孫權獲知劉備率軍西進益州以后,就派出舟船打算把妹子接回娘家,順便把劉備唯一的兒子劉禪也帶走,準備以后當個人質啥的。幸好張飛和趙云帶兵在江上攔截了東吳的船隊,才把劉禪奪了回來。

其實趙云在荊州期間表現得很低調,演義中所謂的智取桂陽和隨諸葛亮吊祭周瑜(這事本身就是子虛烏有)時威懾江東依然是羅貫中杜撰。他真正的高光時刻是在入蜀以后。

在入蜀之戰中,趙云與張飛兵分兩路,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完成了對成都的包圍。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漢中之戰,這回趙云確實在曹軍陣營中反復沖殺,不但勇救部將張著,還大擺空城計嚇退曹軍,因此被劉備贊為“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子龍兄確是大將之才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箕谷之戰中,作為蜀漢開國宿將中碩果僅存的趙云,卻僅被諸葛派作疑兵吸引曹軍主力,最后還因街亭失利導致被曹真擊敗,但損失不大。

至于趙云獨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70多歲仍為北伐先鋒,陣前力斬韓德一門五將等故事,依然是老羅編的。


趙云是蜀漢官僚系統中的“異類”,其實一直不受重用,可謂郁悶終生。

曹劉孫三大佬中,老曹的基本班底是沛國譙縣的鄉黨和青州兵,小孫靠的是父兄遺澤以及江東本土勢力。雖然曹、孫發達以后都有不少其他勢力前來依附,但其內部在地位和權力劃分上依然嫡庶分明、層級清晰,誰都甭想翻天。

相比魏吳,蜀漢外部條件不佳,內耗也更大

劉大耳朵的情況就復雜了。因為在入蜀之前始終沒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劉備只能四處流竄,甚至不得不經常給其他大佬當小弟,所以他麾下人才的來源也比較復雜。像關張、簡雍等人算是隨劉備起家的從龍派,其余的都是靠他超高的情商走到哪劃拉到哪,比如徐州派(糜竺、糜芳、孫乾等)、荊州派(諸葛亮、龐統、黃忠、馬良、伊籍等)、西涼派(馬超、馬岱、姜維、梁虔等)、益州派(法正、孟達、張松、黃權、劉巴、李嚴、吳懿、李恢、王平等)。其中西涼派中的馬家跟姜維等人還是死仇,益州派中以法正、李嚴等為代表的東州軍派和作為益州本土豪族代表的譙周、李恢等人矛盾也很深。而在派系之間關系就更復雜了——從龍派和徐州派在治國理民上才不堪大用,又死得太快,所以早早退出歷史舞臺;荊州派一直把持蜀漢大權,但自從丟掉荊州以后,該派系中的人才就不斷損失,夷陵大戰更是將其二線儲備力量一網打盡;西涼派中除了姜維外始終不受重用;益州派中的東州軍派最慘,要么早死,要么跑路到了老曹那邊,剩下的統統被諸葛亮往死里收拾。所以在諸葛亮、蔣琬、費祎死后,蜀漢政權實際掌握在譙周、杜瓊、周群等益州本土派手中——偏偏這幫家伙幾乎都是投降派,個個心向曹營,蜀漢要不玩完就有鬼了。

扯遠了——那您說趙云應該算是哪派的?

手下亂糟糟的啥玩意都有,這都是劉備自己造的孽

有人說應該算從龍派。事實上趙云真正投效劉備陣營已經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事情了,這時距離劉備起兵打天下已經過去了16年之久,他加入的時間比徐州派的糜氏、孫乾等人還要晚。再說此時的劉備戰過黃巾、抗過袁紹、救過徐州、領過豫州牧、大戰過呂布袁術等諸雄,又沾上了衣帶詔事件,早已聲名大振,被老曹吹捧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趙云這個時候才來登門,算是哪門子的“從龍”?

同時,漢末三國時代有著很濃重的地域情節,對于開“地圖炮”的熱情可比現在的網絡噴子要大得多,同時也非常看重家世、門第。作為蜀漢陣營中少有的劉備的老鄉(除了劉備,似乎就跟張飛沾點老鄉關系,所以二人關系很好),家世不出眾,還跟各大派系十三不靠,可想而知趙云必然就成了蜀漢官僚系統中的另類和獨立派,難免受到排擠和打壓。所以縱觀趙云的一生,像是獨立領兵出戰或執掌一方的機會幾乎與他無緣,想要建功立業自然是千難萬難,可以說是不受重用,郁悶終生。

對此劉備也沒什么好辦法,大部分時間里只能把他留在身邊充當保鏢。

趙云在大部分時間里的身份都是劉備的保鏢頭子

這一觀點,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證明。

首先是官職。據史書所載,劉備任命趙云的第一個官職是牙門將軍,這是在當陽之戰劉備自己跑路之后,趙云辛辛苦苦的把他的老婆孩子帶了回來,因此授予的獎賞。牙門將軍是個雜號將軍號,還是劉備自創的,品秩俸祿均不詳,但應該不會很高。畢竟牙門將軍其實就是主公的親兵頭子、保鏢隊長,偶爾參贊下軍機。按說經常在領導身邊混的職位很容易升官,但趙云顯然是個例外。

赤壁之戰后,劉備給趙云放了外任——以偏將軍之名參與奪取荊州四郡之戰,并在戰后兼任了一陣桂陽太守。不過很快在劉備西征益州之后,又把趙云調回來出任留營司馬,在得知孫小妹要跑路以后又讓他兼管內事,所以趙云才能及時的截住孫小妹、搶回了劉阿斗。

留營司馬又是個劉備順手“發明”的官職,類似于留守部隊的保安司令兼公安局長,兼管內事之后又相當于成了個沒挨過那一刀的大內總管。可見自從當陽之戰以后,劉備把趙云當成了可以托妻寄子的心腹親信,但這種信任更多是私人間的、朋友式的,而非是國事上的托付與信任。畢竟此時關羽已經被拜為元勛,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封宜都太守、征虜將軍,拜新亭侯——與關張相比,趙云的地位差之甚遠,連官職給的都像是鬧著玩似的。

劉關張的鐵三角關系牢不可破,趙云這個“小四”根本沒有插足的機會

劉備拿下益州后,開始大賞功臣,趙云獲封翊軍將軍,當然這又是個劉備為了趙云而專門發明的將軍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再次遍賞功臣,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剛剛被他夸“一身是膽”的趙云,則只撈著個中護軍、征南將軍。

前、后、左、右四將軍在漢朝軍制中僅次于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和衛將軍,相當于重號將軍,即便在朝中地位也僅次于上卿。而征南將軍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宋書·百官志上》載“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也就是說曹魏的四征將軍跟衛將軍的地位相當,算重號將軍;不過蜀漢和東吳的四征將軍就沒那么好命了,仍然悲催的屬于雜號將軍。

所以趙云在蜀漢中的地位其實是低于關張馬黃的。

這里插句閑話——在《三國演義》中將關張馬黃趙并稱為“五虎上將”,其實這個創意的源頭可能是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這五人合作一傳。不過無論是在《三國志》,還是早期的《三國志評話》、《三國演義》中,這個五虎上將的排列順序都是“關張馬黃趙”,這與他們在實際上的地位、官職和功勞都是相一致的。只是到了趙云“爆紅”的清朝,在毛綸與毛宗崗父子重新修編的《三國演義》(也是我們現在看到最多的版本)中,才將趙云前提到了第三位,成為了現在人們熟知的“關張趙馬黃”。

這張五虎上將圖中趙云位居末位,是符合歷史現實的

直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劉禪繼位后,趙云才遷為鎮東將軍,拜永昌亭侯——而關羽早在24年前就當上亭侯了。后來因為箕谷之敗,趙云的鎮東將軍也被擼了,貶為鎮軍將軍。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云去世,被追授為順平侯。

另一個證據是趙云的性格。

提到趙云,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一身是膽”這四字評價。其實如果將“諸葛一生唯謹慎”中的“諸葛”換成“子龍”也是很合適的,當然我個人認為對趙云的性格更準確的評價是“膽欲大而心欲小”(語出《大唐新語·隱逸》唐·劉肅)。

當初趙云追隨公孫瓚時,后者感到很奇怪,問他為啥不去投靠實力更強大的袁紹。這要換成一般人肯定要拍幾下公孫的馬屁,然后皆大歡喜,而趙云卻不同。他直接打臉公孫瓚——別臭美了,我看好的是你這塊地盤,而不是你這個人:

“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然而這樣理想化和直率的趙云,在投入到劉備陣營之后,就徹底的消失不見了。

“白馬銀槍美少年”時期的趙云還挺楞的,跟后來的他截然不同

首要的原因,可能是孤獨感。在劉備陣營中,趙云無幫無派,也從不拉幫結派,除了與張飛關系稍近外,在史書和演義中都沒有他與任何人交往密切的記載和描寫,可以說是個沒有朋友的人。

甚至與對他信任有加的主公劉備,趙云也刻意保持距離,從未有恃寵而驕的舉動。

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的博望之戰中,趙云生擒了曹將夏侯蘭——這個夏侯蘭可不是沛國譙縣夏侯家的,而是趙云的老鄉,還是故友,因此他向劉備求情保住了夏侯蘭一命。在當時的軍閥混戰中,在大軍閥麾下都是些小軍閥,私自任用親信、故舊的情況很普遍,比如關羽麾下的周倉、關平就是這種情況。不過趙云卻把夏侯蘭推薦給了劉備,以示自己無私。

也正因如此(可能還因為他無幫無派),劉備才會對趙云信任有加: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云至。”(引用同上)

赤壁之戰后,劉備搶到了荊南四郡并任命趙云暫代桂陽太守。前太守、現降將趙范為了拍馬屁,便想將他長得傾國傾城的嫂子樊氏許配給趙云,卻被堅決的拒絕了。至于理由,趙云說是因為覺得趙范心懷叵測,其實這完全說不通,哪怕趙范最終真的逃走了。

就連長得一臉正氣的關二爺都想搶別人老婆,結果還被老曹撬跑了

事實上,在當時奪占降將妻女之事沒啥可稀奇的,就連千里送嫂、月下讀春秋的關羽都肆無忌憚的干過,而且還跟老曹同搶一妞:

“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引用同上)

——關羽看上了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跟老曹要人。老曹本來都答應了,可是看到小關猴急,屢次提起這事,就留了個心眼、先去瞅了一眼。結果老曹一見之下驚為天人,立馬占為己有,哪還顧得上小關?

是為杜夫人,還替老曹生了倆兒一女——話說后來關羽死活不肯當老曹的小弟,過五關斬六將也得去投奔劉大耳朵,會不會就是因為有這個心結難解的因素?

又扯遠了。別人都敢干的事,唯獨趙云不敢干,可以說是他明哲保身。但明哲保身這碼事吧,其實有時也挺得罪人的,就算不得罪人,也顯得特立獨行和“隔路”(東北方言,形容奇怪、不合群,通常為貶義)。蜀漢內部派系斗爭激烈復雜,趙云的獨門獨派又不合群,固然使得超然于諸派相爭之外不受牽連,但也導致沒人敢用他、愿用他。于是一身膽識、謀略、武技在蜀漢眾將中都屬佼佼者的趙云,其實大半都浪費在了他的明哲保身上。

最后再扯個八卦——話說各種影視劇中的趙云,都是一副白馬銀槍美少年的形象,其實這可能是個大烏龍。

子龍兄要真敢打扮的如此燒包上陣,估計早就被射成馬蜂窩了

趙云的生年史書未載,演義中所言的70多歲也無法自圓其說。目前唯一比較權威的說法來自清人王鳴盛,但也是猜測:

“趙云卒于建興七年,其年想亦不過五十余。”(《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一·蜀諸臣年》)

《十七史商榷》是一部歷史考證學著作,明清的考據學家們一生埋首故紙堆,一般來說得出的結論也挺靠譜。如果取“五十余”的中間值55歲,那么趙云應該生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投奔公孫瓚時17歲,說是個翩翩少年肯定沒錯。

不過當陽之戰時(公元208年)趙云已經34歲了,在那個年頭這個歲數兒子才會打醬油肯定是晚婚晚育的優秀代表,就算當爺爺了也一點不稀奇,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稱之為少年了。

不僅如此,以趙云低調謹慎的性格,“白馬銀槍”這么燒包的形象出現的可能性也不大。至于“美”就更扯了。為啥?《三國志》中說趙云“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也就是身高1米85到1米92之間(漢1尺約等于23-24cm),長得威風霸氣,但肯定不是現代人審美中的那種小鮮肉之美。《三國演義》中的描寫就更完犢子了:“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濃眉大眼沒問題,畢竟陽剛才是真正的男子之美,可“闊面重頤”是啥意思?

子龍兄要是這副形象,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心碎……

大白話解釋一下,就是大餅子臉、雙下巴,具體形象可以參考范偉老師。

所以影視劇中在曹營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的那個白馬銀槍美少年,真實的形象可能是個披掛著一身灰突突的盔甲、手持鐵槍的中年油膩大叔……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86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5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97評論 0 379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9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5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5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22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7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1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33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16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8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46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30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6評論 2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