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鑫鑫脖子下面紅紅的手指印。
昨晚坐下來吃飯,先生坐在我對面跟我抱怨鑫鑫:“這孩子就知道撒謊”。我好奇的問先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先生難過的的還沒說出來,正要吃地一口飯,這個時候婆婆就在旁邊說先生怎么樣怎么樣。
這個時候先生把筷子一扔,穿著鞋子走了。婆婆等著在門口告訴他:“不許走,吃了飯再走”。先生在這個氣頭上哪里還想吃飯啊,于是先生還是走了。
婆婆氣呼呼的,自己嘲笑自己怎么生了這么個兒子。坐著在沙發(fā)上抱怨。
我邊吃飯邊問婆婆事情的來龍去脈,據(jù)婆婆說:“是先生在說鑫鑫的時候,婆婆袒護了鑫鑫幾句,然后就是我看的樣子的”。
我心里暗自想,“這涵涵小朋友剛走了,婆婆把所有的精力都要放孫子身上”,“他爸爸說說孩子,這奶奶胡犢心就這么強烈了,還是涵涵小朋友在的好,這樣她就顧不上管鑫鑫了”。可是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婆婆已經(jīng)因為護著鑫鑫而跟先生鬧得很不愉快了。
現(xiàn)在看這件事:
第一:鑫鑫在外面受了傷,回到家總是說是自己弄得,從來也不跟家人說,從幼兒園開始就是這樣 。昨天我想先生看到這抓傷也挺心疼就想弄清楚他在外面是怎么跟人家相處,不要總是人家抓了他,他也不敢吭聲,然后自己就都承擔(dān)了。
所以回來問鑫鑫的時候,先生對他的回答:“都是自己抓的”非常不滿意。心急之下呢,用強硬的辦法想讓他說,鑫鑫也還是不說,這個時候先生就下結(jié)論,說鑫鑫是撒謊了。
第二:婆婆雖然心疼自己的孫子,可是忘記了爸爸在管教的時候不要吭聲,場景我都能想象到,一定是鑫鑫爸爸還沒說一句,婆婆能說好幾句頂回先生,本來先生就不善言談,要給他非常輕松的環(huán)境才能自由的說話,可是婆婆不懂得尊重已經(jīng)做了爸爸的先生,自己的兒子,還覺得這個已經(jīng)做了爸爸的大男生還是他的未長大的男孩.這樣肯定讓人反感,我到是真真的理解先生。
第三:看到先生摔著 筷子火冒三丈的時候,我內(nèi)心依然如如不動;看到婆婆一臉的無奈,一臉的自嘲,有些傷心的坐在沙發(fā)上跟我抱怨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也是如如不動;看到鑫鑫撅著小嘴自己從衛(wèi)生間出來的時候內(nèi)心也是如如不動。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我自己慢慢吃了飯,安慰婆婆不要太當(dāng)回事,只是以后注意先生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你不要出聲,可是她哪里能聽得進(jìn)去我的話,一直說是自己的兒子不對,怎么樣怎么樣。抱抱鑫鑫,跟他說,“爸爸看到你身上的傷痕,該是多么心疼,怕你在外面吃虧,爸爸詢問你,你要告訴他,或者你不想說了,告訴爸爸,等你心情好的時候告訴他”,“但是你要不吭聲,或者全部自己承擔(dān),爸爸媽媽會很為你擔(dān)心”。
就這樣鑫鑫抓傷的一場家庭小風(fēng)波就這樣開始,以先生生氣回家結(jié)束了。
晚上回家路上再次跟鑫鑫強調(diào)在家說的話,小家伙依然不依不饒的說是自己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