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顆驕傲的菠蘿
? ? ? 說起我爺爺奶奶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中國農村當代史的縮影,濃縮了近一個世紀在這廣袤平坦的里下河平原上所發生的一切。下面我講述的事情,只是我從他們嘴里、父母的嘴里聽來的一些碎片,具體的真相基本是無法考證的,上不了史實的臺面,全當聽我講一個故事。
? ? ? 我奶奶生于1929年臘月初八,也就是她嘴里說的民國18年,她對公元紀年沒有太強的概念,以至于國民政府撤退臺灣后,我奶奶嘴里紀年都是和她的年歲聯系在一起的,比方說不會有1949年,只有“我20歲那年”這樣的說法。奶奶家地主成分,住在串場河西,那時候串場河還是一條小水溝,還沒有經過人工開挖成為一條重要的河道。奶奶的生母是太公的原配,走的早,太公又娶了一回還是兩回我是記不清楚了,只知道奶奶有好多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奶奶出生的時候,已經沒有裹小腳這一說法了,她給我講她的童年也是在釣魚摸蝦中度過的,至少我從她嘴里確認了小龍蝦是外來物種入侵這一說法,因為在她年輕的時候,溝里是沒有小龍蝦這種東西的。
? ? ? 爺爺比奶奶小兩歲,徹徹底底的貧農身份,這也為爺爺兄妹四人日后全都奮斗在村官崗位上打下了伏筆,他們的結合也是中國階級變遷的產物,蘇北革命老區形成的早,地主階級和貧農階級結合的也早。日軍盤踞鹽城周邊的時候,爺爺也是目睹了新四軍和地方大隊組織的"打大團戰役",說起來也是一場響當當的漂亮仗,打垮了扼守范公堤道路的偽軍氣焰。
? ? ? 1949年初淮海戰役打完,粟裕揮師南下,我爺爺18歲正當年,丟下農活就上了部隊,臨走前太奶奶把全部家當,一枚錚亮的袁大頭塞進了他內衣口袋,可那枚袁大頭在進部隊第一天就被人給摸走了,估計爺爺心里也挺苦的。部隊一路南下到了泰州,新兵就在江北訓練,其他部隊轟轟烈烈渡了長江,爺爺他們留在江北成了后來泰州軍區的直屬部隊。我不知道爺爺奶奶啥時候結的婚,但我知道奶奶去泰州的部隊里看望過爺爺,算是家屬來隊吧,沒有汽車大巴火車,只能沿著串場河坐油機輪船,200多公里也得走上個一天多。爺爺在部隊學會了識字,表現也比較好,一路由戰士到副班長到班長,第五年的時候已經是代理排長了,就在這第五年,排里發生了擦槍走火事件,代理排長我爺爺也因此打包復員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