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題也是連岳今天文章的標題,我不想承認我在抄襲,我的思想理念一直受連岳師父的影響,用一句文藝點的辭藻來說我抄襲標題的事,我更愿意表達成:拾來的話~
去年或許前年,連岳老師也寫過這個題材的文章,他的一番話顛覆了我對寫文章的認知,更確切的說應該是點醒了我,人始終要醒來的,有時候就等一顆火柴頭。
白駒過隙,恍如隔日,說起寫文章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不過那時候管它叫“看圖寫話”,但我經常調侃成“看圖寫瞎話”。
可能你不太同意我的說法,那我們就開始掰扯掰扯。還記得你寫的第一篇日記嗎?是不是寫的關于今天早上幾點起床、幾點上下學、吃飯睡覺…你是不是懷疑我偷看了你的日記,不,其實我也是這么寫的,他是一種孩子特有“文體”,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統稱它為“流水賬”。
不過我卻不這么認為,這樣的寫作手法是我們那個年齡段最坦誠最直白的描述方式,我手寫我口,因為他在基于事實表達事實,你會發現不管是原始人的嘰嘰喳喳的語言還是到甲骨文的出現,不就是為了更準確的傳達信息么。
這時候爸爸媽媽和老師們就會批評你的“流水賬”,引導你升華文章主題思想,從那時候起我們就開始了12年的編瞎話旅程~
對于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文章除了描述基本事實外我們總是期待他最后一定要升華一下主題達到一定的人生哲學高度。
就拿寫一篇關于植樹的作文來說,首先他得有植樹的體驗,種樹的鐵鍬都沒有拿過,他下筆那一刻開始就在捏造自己是如何如何滿頭大汗,小紅和小東是如何去河邊打水……依靠瞎編亂造得出的文章充其量是語句通順的廢話罷了,按照語文老師國際標準慣例作文最后是升華主題思想吧,“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種信手拈來的升華套路,熟悉得不要不要的,寫到這里是否有似曾相識臉紅耳赤的感覺,當寫文章不是基于描述事實表達感情傳遞信息而是胡編瞎扯湊字數時,寫作還有何意義。
有意義!這樣寫容易及格!
不知你有沒有和我類似的經歷,編假大空話時內心是誠惶誠恐的,也使人焦躁不安。捏造文章也同理,始于小學止于高考,寫了12年,倒不如說是焦躁了12年,至少在我自己讀書生涯里,最怕的是寫作,下筆開始一直在搜腸刮肚尋覓好詞佳句、成語典故,反而漸漸的吞沒了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思想,這樣的土壤下成長的我,我說我喜歡寫作,連我自己都笑了,笑我自己鬼話連篇,不喜歡焦躁不安的心里狀態,在45分鐘,不少于800字,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現在每每看到這幾個字眼,我的腦袋放空,瞎話開始集合,我的焦慮癥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伴隨著不求高分,只求不離題的瞎編完的思想,在鈴聲響起時,畫上最后一個句號,交卷,奔向食堂~
高考過去了八九年,語文成績也不錯,但在這種模式培育下,讓我覺得,寫作是不同于日常的表達,于是無話可說。經過訓練,我學會了“寫作”,但也就變成套路,寫的也不是自己的真實,由于這種分裂,一有機會不寫,我也就迅速放棄這種討厭的事。
影響還沒結束,我依然每年雷打不動的夢見自己高考作文交卷前沒寫完,有人稱之為高考后遺癥,但我覺得不夠縝密,有點殃及池魚之嫌,數學的最后那道大題我雖然永遠只會寫個“解”,但夢中驚醒我的卻始終是沒寫完的作文~
我猜可能是瞎話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