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現象:
我覺得我做不好這件事(想法),我會很緊張(情緒),做起來真的就束手縛腳(行為);我很擔心失眠(想法),很害怕、焦慮(情緒),身體緊張,真的睡不著(行為);我認為他不喜歡我(想法),我心里生出一種氣憤和敵意(情緒),我會用一種不太友好的態度對他,導致有一天他真的不喜歡我(行為)
一個模型:
【認知三角形】認知、行為、情緒合在一起的認知三角形。它是三個相互關聯,又彼此影響的心理變量
一個原則:
認識它,看到它
詳細說明:
如果我頭腦中有一個想法:我很差,我是個一事無成的失敗者。它就會導致一個行動,很可能在面對一個任務的時候,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玩游戲,時間過去了,順利地通過行動創造了一個無所收獲的現實。我就想:你看,我早說過吧,我是一個一事無成的失敗者!這樣的一個循環,形成了向下的螺旋,通常情況下,我們卻往往陷入這螺旋而不自知。于是認識又產生情緒,情緒又化為行動,行動又塑造認識。這樣的循環也被稱為自我實現預言(即:羅森塔爾效應或者皮格馬利翁效應),簡單的說就是你可能會成長為你期待的樣子。
那么既然認識到這一點,我想變好時,我就對自己說:“從現在開始,我相信我很好!”我就真的會變好嗎?不一定,因為在心里我并不是真的認為自己很好,沒辦法自欺欺人,不管我怎么對自己說:“我很好,我很好,我很好……”還是很難真的控制自己的認知。
認識到這個規律,不是為了立刻改變我們的想法,而是讓我們意識到,我們頭腦里有這樣的規律,需要關注我們的想法,先看到它,然后去研究它,最終改變它。
認識到想法的重要性后,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想法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利用想法將沒辦法變為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