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經歷,周圍朋友中時不時會冒出來一個人對你說“本來我以為你怎樣云云,原來你也不過如此嘛”類似這樣的話。
這種話首先,毋庸置疑,是低情商句式,因為這種話會讓當事人很不舒服。現在,拋開說話者的低情商不論,我們是否可以思考一下,這句話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呢?今天,我想憑借自己有限的人生經歷和思考嘗試著對這個問題給出答案。
我想從"人性"的角度來剖析這個問題。這句話的背后隱藏的心理是“嫉妒”。新華字典對“嫉妒”給出的解釋是:因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忌恨心理。嫉妒其實是人的天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嫉妒的。
其實,嫉妒的心理本來倒是沒什么。問題是,嫉妒完了以后你有沒有對自身進行反省。不如別人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比如家庭出身、外在條件的優勢等,這些,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有的原因,比如努力程度、好的習慣等,而這些,完全是可控的,可以改變的。
有的人,不愿意承認自己不如別人的事實,只是嫉妒,也就自動放棄了趁此提升自己的機會。而有的人,嫉妒是嫉妒,但也是短暫的、輕微的,這類人會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會看到自己有哪些地方還需要提升,這就是進取心。
所以,嫉妒可以,但是不要讓嫉妒“綁架”了你的大腦。嫉妒別人,也正是在提醒你:還可以進步。然而,第一類人占大多數。
繼續回到我們的問題,其實,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算是不當面對對方說出那樣的話,我們心里也會有對對方這樣的評判,然后抱著準備繼續看對方出丑的心理。殊不知,多數人難以從這種“嫉妒”的心理中跳脫出來,成為我說的第一類人即大多數人。而我們是多么愿意做大多數人啊,這樣的想法是深埋在潛意識中的,總是影響操縱著我們自己的想法、行為。
那么,為什么我們愿意做大多數人呢?
先拋開這個問題,大家想想,是不是我們不管做什么,總是傾向于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與周圍人保持一致呢?如果不一致,我們常常會感到不被認可,不被接納的結果就是,我們認為自己被孤立了,而被孤立的結果是,我們是無助的、不安全的、孤獨的。
終于說到問題的本質了:孤獨感。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而為了克服孤獨感,我們經常會通過與周圍人保持一致來克服它。而遇到與我們不一致的人,也會通過攻擊這樣的行為來希望他們與我們保持一致。哀莫大于我們深陷這種思維模式之中卻不自知。
現在,對于"為什么我們愿意做大多數人"這個問題,我想,聰明的你們肯定知道答案了吧。
再次回到我們的問題,似乎可以給出更加深刻的解釋了。因為深限孤獨感這樣人類與生俱來的特點之中,所以無意識中為擺脫孤獨感而尋求與周圍人的一致,與大多數人的一致。對于“異類”,我們自然是不歡迎了,因為會產生“憑什么你不一樣”的想法會讓我們生發出一些不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感更深層次可能來源于——我們害怕“異類”的數量會增加,以至于超過與自己一致的人的數量,這樣我們自己反而會成為“異類”,這樣,我們再次陷入孤獨。
然而,這樣的想法,只會讓我們深陷“孤獨感”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而救我們的人也是寥寥無幾,畢竟陷入“孤獨感”而不自知的人是大多數啊。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孤獨感是這個問題的“元兇”。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答案很簡單:認識到“孤獨感”的存在,然后甘愿忍受孤獨,在此過程中修煉內心。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只有自己和自己保持一致,才會不再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