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是一個人自己對某種事物規律的洞察與發現。這種明白,心理學上稱之為頓悟,英文為“insight”,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叫“啊—哈”,是頓悟發生時,心里不自覺發出“啊!哈!的感嘆——這是頓悟的根本價值所在。有了頓悟,就意味著一個人真正領會了什么,這是真正的學習。
就像小時候走在街上,看著街上的兩個物品,突然間明白了,覺得像是閃過一道白光,整個世界突然變亮了很多:哦,加法,不就是兩個數加在一起嗎,就像這兩個物品加在一起。明白這一點后,數學成績一下子出現了飛躍。
與頓悟相對應的,是模仿學習。通過模仿學習而一知半解的好像知道表面道理所在,但這實際上是個幻覺,這種掌握,沒有經過你的心與你的靈魂,它只是頭腦上的知道而已。
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百家姓女孩”王仙妮上場表演倒背如流一時讓大家很震撼。后來心理訪談節目對王仙妮做了深度訪談,王仙妮倒背如流的不僅僅是百家姓,還有像什么唐詩三百首這樣的東西。這種記憶力讓一位老師一時震驚,以為她是天才,但當這位老師詢問王仙妮如何理解一些簡單的句子時,王仙妮完全說不上來,這位老師再一次震驚了。即使會倒背如流也只不過是把模仿的技巧與把戲做到嫻熟而已,就像鸚鵡模仿說話一樣,除了表演之外毫無意義。
這幾年《最強大腦》節目組為了追求視聽效果,無所不用其極地證明“人腦可以做到這個程度”,所以,會出現“聽音盲擰”這種失去本質的項目,和“用記憶替代觀察”、“逆序還原”這種應試的方法,讓觀眾恍然大悟,原來《最強大腦》是背出來的。
節目播出當晚,同場競技的另一位選手林愷俊就來解惑了:
首先,魔方怎么擰,聽起來都是一樣的,“聽音盲擰”這個項目根本就不成立。
然后,我們其實在錄制之前就記憶過這批魔方了。
甚至,還提前拿到了打亂公式。
正常擰魔方,是一面一面還原的,所以步驟一定多于22。而“逆序還原”,就是背了公式,一步步倒著回去,跟擰魔方的能力已經無關了。這在魔方界是不被允許的,或者說,魔方比賽從來就不會讓選手事先知道魔方的打亂順序。
這幾年,都已陸續出產人工智能機器人了,人的大腦,再強能比的上上億G的人工智能硬盤嗎?不能替代的是一個人的美感 、價值觀、創造能力和想象力,團隊合作和領導力。
不求甚解的模仿式學習永遠是跟在別人的后面,而頓悟,卻永遠是嶄新的。即便你頓悟到的一個發現可能是無數人都發現了的,但對你而言是嶄新的,而且真的是你自己發現的。
頓悟不是簡單地轉載別人,頓悟,經常顯得很愚笨。美國偉大的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有閱讀障礙,他讀書時的多數時間就是在翻字典,因為他不知道字典是怎樣排序的,所以每次查找一個字時,他都是從頭查起。
一直到16歲,一天他在家中地下室里,還是在查字典,突然間好像一道白光將整個地下室照亮,一個巨大的喜悅從心中涌出,他發現——原來字典是從A排到Z的。
原來,他自己發現了字典排序的奧秘。
自己發現這個奧秘的過程,就是這樣美。
相反,一開始就被教育知道字典是如何排序的我們,有幾個人能有幸體驗過這種美?
頓悟能讓語文的學習培養出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叫語感,而語感的美來自對文章與故事中語言內核的自我覺察。
孫婧妍,2017年高考語文148分,后就讀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寫下《語文于我》。她說:“我的父母,他們是最早讓我明白中文的內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過一個個童話、一篇篇傳奇、一段段故事,通過他們戲劇性的朗讀聲和投入的富有張力的表情告訴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塊字背后,在那些繁復的語法規則背后,在那些千變萬化的讀音背后,那些文字傳達出的精神,那些講述的聲音蘊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
錢學森在去世前曾經感慨地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盛行的就是模仿學習,而忽略了讓孩子們自己去領略知識當中蘊含的美與精神內核的自我教育。
就像四千多前老子說過:“絕圣棄智,絕學無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p>
“絕學”之意,是要杜絕跟著、模仿、近距離抄襲,不加思考,學不到位,未能消化領會和“沒有學的痕跡”,“絕學”就是要把一門知識完全學到家,直到化為自己的知識,就像春蠶吐絲,把桑葉吃進去,吐出來的完全是自己的東西的,沒有跟人學的痕跡。如此,方可無憂。這過程完全離不開身體與感官對美的覺察與真實體驗,然后再與抽象思維的時空碰撞,在專注寧靜中,有了洞察事物規律的頓悟。
老子也說了:“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以為教父。”
別人教給我的,我也照樣交給別人,這種行為絕對是智識與思想的抹殺行為。這種強行強迫他人學習的人會不得好死,因此我們應該超越自己,成為自我教育之父才對?。?/p>
所以老子給出了道的智慧容蓄性:「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說:最有利的容蓄空間,是未經容蓄的空間,所以它能容蓄;最不利的容蓄空間,是因為已經有了容蓄,所以不能容蓄。道,「生之」,德,「蓄之」,所以道主動,而德主靜,智慧如道的神奇妙用和人所能運用的空間大小成正比,人所運用的心量空間范圍越大,智慧靈性的范圍就越大。
原來道的智慧容蓄空間是來自自我教育的頓悟所產生的心量空間,從來就不是僵化的模仿學習。模仿學習的知識可比是制成「成見」之器的材料,人的知識越豐富,成見就越深厚,容納智慧的空間就越小。
近代的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與老子一樣也是非常主張自我教育,超越自己。
現在的教育體系造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孩子們似乎一天一天地只能在超高負荷的模仿學習中疲于奔命。如此一來,不管他們長大后能多么純熟地掌握知識與技術,都是有巨大欠缺的——他們從未體會過頓悟的美,他們身上將難以閃現著原創精神的光彩。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那么,你是否愿意試試,鼓勵他慢下來,用他的心去體會這個世界,去通過一次又一次自我教育的頓悟中真正學習到這個世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