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
徐敬業(yè)聲討武后
駱賓王傳檄四方
武太后的內侄武承嗣當了宰相。他要求太后追贈武家祖宗七代為王,建立武氏七廟。太后當即批準。【684.9武承嗣請?zhí)笞吠跗渥妫⑽涫掀邚R,太后從之。】
元老裴炎諫阻道:“太后以皇帝母親的身分垂簾聽政,應當向天下人表示,國家還是姓李的,不是姓武的。立武氏宗廟是不行的。難道不記得呂后一家的慘象么?”【684.9裴炎諫曰:“太后母臨天下,當示至公,不可私于所親。獨不見呂氏之敗乎!”】
太后聽了很生氣:“呂后把國家的權力交給活著的呂家子孫,我是追封武家死去的先人,完全是兩碼事嘛!”【684.9太后曰:“呂后以權委生者,故及于敗。今吾追尊亡者,何傷乎!”】
裴炎又說:“事情要防微杜漸,這種做法是不能提倡的。”太后不理睬倒罷,卻由此恨上了裴炎。【684.9對曰:“事當防微杜漸,不可長耳。”太后不從。】
姓武的人當權,唐朝宗室子孫人人自危,憤恨不已,于是有人起來造反了。
李勣的孫兒英公李敬業(yè)和兄弟李敬獻、長安主簿駱賓王等人,因事被貶了官:李敬業(yè)當柳州司馬,李敬獻免官閑住,駱賓王當臨海縣丞。。【684.9時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眾心憤惋。會眉州刺史英公李敬業(yè)及弟盩厔令敬猷、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簿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皆坐事,敬業(yè)貶柳州司馬,敬猷免官,之奇貶括蒼令,賓王貶臨海丞,求仁貶黟令。求仁,正倫之侄也。】
還有個周至縣尉魏思溫,本來是御史,受貶后也是潦倒氣悶。這班人在揚州不期而遇,都是牢騷滿腹,年輕氣盛,決心拼一場,于是商量以擁立廬陵王李顯復辟為號召,出兵起事【684.9盩厔尉魏思溫嘗為御史,復被黜。皆會于揚州,各自以失職怨望,乃謀作亂,以匡復廬陵王為辭。】
魏思溫當謀主,首先占領揚州,改年號為“嗣圣元年”,不承認武后所改的“光宅元年”。李敬業(yè)自稱匡復府上將、揚州大都督,恢復本姓徐氏;魏思溫是軍師,駱賓王為記室。十天之內集合軍隊十幾萬人。【684.9思溫為之謀主,…遂起一州之兵,復稱嗣圣元年。開三府,一曰匡復府,二曰英公府,三曰揚州大都督府。敬業(yè)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以之奇、求仁為左、右長史,宗臣、仲璋為左、右司馬,思溫為軍師,賓王為記室,旬日間得勝兵十馀萬。】
駱賓王為討伐武后,寫了篇檄文,傳播四方。這篇文章言辭鏗鏘,句式簡勁,筆鋒犀利,是后世讀書人學習的范文之一,收錄在《古文觀止》里面。其中不少名句,讀者總要擊節(jié)三嘆。比如開頭就說:
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jié),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后庭之壁,踐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這是揭露武太后的老底:先是太宗的才人,后來跟高宗拉上關系,竟然害死王皇后,把天子的名聲也搞壞了。又說: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殺姊屠兄是真的,弒君鴆母不能成立。又說:
包藏禍心,竊窺神器。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神器是皇帝寶座,愛子指李顯,宗盟是說武氏族人和他們的擁護者。還說:
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這是指高宗死后墳土未干,他的兒子就被幽囚流放,太殘忍無情了!最后反問士民百姓:
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讀者當然明白:李家失去了國權,武氏主宰天下。這是極富煽動性的話。
【684.9移檄州縣,略曰:“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jié),穢亂春宮。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后庭之嬖,踐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又曰:“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又曰:“包藏禍心,竊窺神器。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又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又曰:“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檄文傳到東都洛陽,武后讀罷,激動不安,問身邊的侍臣:“這是誰的手筆?”
有人告訴她:“臨海縣丞駱賓王。”
太后不禁跌足長吁:“宰相太不應該了!這樣的人才,竟讓他四處飄零,有志難伸,能不造反么?”【684.9太后見檄,問曰:“誰所為?”或對曰:“駱賓王。”太后曰:“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
于是派李孝逸為統(tǒng)帥,帶三十萬大軍討伐揚州。【684.9以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將兵三十萬。】
徐敬業(yè)又找到一位相貌酷似已故太子李賢的人,坐在中軍帳里,謊稱“李賢沒有死,逃到揚州來了,指揮我們恢復李家天下的。”每天裝作向他請示匯報。一時之間,江淮一帶響應的人風起云涌。【684.9敬業(yè)求得人貌類故太子賢者,紿眾云:“賢不死,亡在此城中,令吾屬舉兵。”因奉以號令。 】
武太后又向裴炎問計。裴炎卻反對出兵討伐。他說:“皇帝是成年人,沒有親政理事,才給那幫愣小子提供了口實,如果太后交還政權,不用出兵,包管自動平服。”【684.9太后問計于炎,對曰:“皇帝年長,不親政事,故豎子得以為辭。若太后返政,則不討自平矣。”】
太后的擁護者不同意還政,紛紛攻擊裴炎,說他別有用心,最后裴炎被捕下獄。【684.9監(jiān)察御史藍田崔詧聞之,上言:“炎受顧托,大權在己,若無異圖,何故請?zhí)髿w政?”太后命左肅政大夫金城騫味道、侍御史櫟陽魚承曄鞫之,收炎下獄。】
裴炎絕不妥協(xié),有人勸他說幾句好話消災免禍,他說:“宰相進了監(jiān)獄,還有活著出牢門的嗎?”【684.9炎被收,辭氣不屈。或勸炎遜辭以免,炎曰:“宰相下獄,安有全理!” 】
果然在洛陽都亭被殺了。臨死前,他對兄弟們說:“你們的官爵是靠自己能力掙來的,我沒給予絲毫幫助,如今倒要因我而流放貶逐,太使人傷心了!”抄家的結果,除了簡單的衣食用具,糧米都沒藏幾斗。裴炎真是兩袖清風!【684.9〕丙申,斬裴炎于都亭。炎將死,顧兄弟曰:“兄弟官皆自致,炎無分毫之力,今坐炎流竄,不亦悲乎!”籍沒其家,無甔石之儲。】
太后接著叫黑齒常之為江南道大總管,征討徐敬業(yè)。【684.11以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大總管,討敬業(yè)。 】
徐敬業(yè)在強敵壓境的關鍵時刻,卻醉心于金陵王氣,想在江南建立根據(jù)地,然后和強大的敵軍周旋。【684.9魏思溫說李敬業(yè)曰:“明公以匡復為辭,宜帥大眾鼓行而進,直指洛陽,則天下知公志在勤王,四面響應矣。”薛仲璋曰:“金陵有王氣,且大江天險,足以為固,不如先取常、潤,為定霸之基,然后北向以圖中原,進無不利,退有所歸,此良策也!”】
這樣一來,山東豪杰本已作好出兵準備,“蒸好麥飯為軍糧,舉起鋤頭作武器”,等待著南方的大軍,如今竟然落空了。【684.9思溫曰:“山東豪杰以武氏專制,憤惋不平,聞公舉事,皆自蒸麥飯為糧,伸鋤為兵,以俟南軍之至。不乘此勢以立大功,乃更蓄縮,欲自謀巢穴,遠近聞之,其誰不解體!”敬業(yè)不從,使唐之奇守江都,將兵渡江攻潤州。思溫謂杜求仁曰:“兵勢合則強,分則弱,敬業(yè)不并力渡淮,收山東之眾以取洛陽,敗在眼中矣!”】
而李孝逸和黑齒常之的軍隊直壓江南,徐敬業(yè)措手不及,被打得大敗。【684.11孝逸進擊之,因風縱火,敬業(yè)大敗,斬首七千級,溺死者不可勝紀。】
他本想乘海船逃往高麗,最后卻被自己的部將王那相殺了。徐家兄弟和駱賓王的首級當即送到了李孝逸的軍營里。魏思溫等人也陸續(xù)被捕,全部處斬。一場反對武后的大起事就這樣平息了。【684.11敬業(yè)等輕騎走入江都,挈妻子奔潤州,將入海奔高麗;孝逸進屯江都,分遣諸將追之。乙丑,敬業(yè)至海陵界,阻風,其將王那相斬敬業(yè)、敬猷及駱賓王首來降。馀黨唐之奇、魏思溫皆捕得,傳首神都,揚、潤、楚三州平。】
世人傳說駱賓王并沒有死,在杭州靈隱寺出家當和尚,燒火做飯。某夜,大方丈吟詩,得出佳句一聯(lián):“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再也續(xù)不上來,反復吟哦。駱賓王聽到了,隨口續(xù)成兩句更好的詩來:“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事不知是真是假。
不過,駱賓王是有名的詩人,“初唐四杰”之一。跟王勃、楊炯、盧照鄰一道,很受社會的推崇。他七歲時就寫出很有名的《詠鵝》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①
這是孩子們都愛讀的。成年人除了贊賞他的《討武曌(武后的名字)檄》外,還喜歡他的《在獄詠蟬》,尤其是《于易水送人》一首,可說是他悲壯人生的寫照: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②
①②兩首詩均見于《全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