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束和爸媽的視頻后,我放下手機,揉了揉眼睛,把眼角的淚逼了回去。
我坐在桌前,耳旁是室友敲擊鍵盤的嗒嗒聲和看劇笑得前俯后仰的哈哈聲,但這一刻,我卻覺得寢室安靜得嚇人,心里空落落的。
一如往常,我在視頻中和爸媽插科打諢,嬉皮笑臉,告訴他們我這周過得還好。閑話到一半,媽媽的一句話卻讓我紅了眼眶,差點在他們面前哭出來。她說:
跟你聊天也不知道說些什么,只能問你吃得好不好,有沒有穿暖,每次都是這些問題。
不知為何,這句話讓我覺得很心酸。
父母渴望更好地了解我,試圖融入我的生活,我也希望能和他們多些話題,可我們之間好像還是橫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跨不過,越不過。聊天中,經常會有一瞬間的沉默,開著視頻,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也許他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不要餓著凍著,每次重復一樣的問題,只是為了找些話說,不讓氣氛顯得那么尷尬。
最后,不可避免地,他們又提到以后工作的事,他們總是希望我以后能考銀行或公務員,那是他們眼中穩定可靠且適合女孩子的工作。
我笑著應承,但我心里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
至于我想要什么,我也不是那么清楚。
其實也不是不清楚,只是還沒有勇氣也沒有底氣大聲地說出來。
-2-
父母都希望兒女可以過上穩定的生活,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們怕我以后找不到好工作,怕我以后不能過上好日子。所以,他們提前為我鋪好了一條路,為我規劃了一場完美的人生。
雖然他們從來沒問過我喜不喜歡,愿不愿意,但我從不怪他們。因為,這已經是他們傾盡所有能給我的最好的未來了。
盡管我不喜歡,不愿意。
但我不反駁他們,我暫時答應他們。因為,我怕自己不夠優秀,我怕自己辜負他們。因為被給予了太多愛和包容,更怕自己配不上這份愛和包容。
自己的幸運是上天的恩賜,不該理所當然,而應努力去對得起這份幸運。
父母已經到了和我們角色互換的年齡,他們背已佝僂,發已花白,再也承受不起我們的重量。相反地,我們需要給他們依靠,他們要的不多,只是我們能好好的,過上好日子。
和父母有過為數不多的幾次較勁,都以我的堅持他們的妥協告終。我始終知道,不論如何,只要我堅持,到最后妥協的一定是他們。
因為,他們愛我。
-3-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里,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從未打罵過我,以至于我和他們總是嘻嘻哈哈沒個正經。
可能懂事得較早,從小沒怎么讓父母操心,也算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順風順水地長到現在,上了一所不好不壞的大學。
大學人才很多,曾經以為自己和別人都不一樣,到最后才發現,大家都是一樣的,都面臨著淪為平庸一生碌碌無為的風險,都可能是以后提著公文包擠著公交地鐵朝九晚五為了生存而奔波的大軍中的一員。
我發現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聊天的時候都很喜歡提起高三,甚至是整個高中生涯。因為大家基本都是一路“優秀”著走到大學的,高中都是同學中的佼佼者,都是老師的“寵兒”,都擁有著一些“優越感”,聊起高中都會有一種我那時很優秀的感覺。可到了大學,當這些成績帶來的光環褪去后,就會面臨著一種恐慌和無措,開始自我懷疑和思考,我的人生該何去何從?
可能在前面十多年的時間里被灌輸了太多“高考后就解放了”、“考上一所好大學你的人生就圓滿了”的思想,以為到了大學可以不用努力,以為從此你的人生就一帆風順了。
可是不是,大學仍然存在競爭,甚至競爭更加殘酷更加激烈,你面臨著不能畢業不能找到好工作的風險,你發現身邊的同齡人一個個混得風生水起而你卻平平凡凡,甚至當初不如你的同學也超過你。這很讓人苦惱。
老師父母告訴我們要成為很厲害的人,要努力過上好日子。
可是沒有人告訴我們,什么樣的人才叫厲害的人,什么樣的人生才算得上是有意義的人生?
-4-
我用了近二十年的人生,才對這個世界有了些粗淺的認識,才對自己喜歡的人事有了初步模糊的定義,但還沒找到自己的天職所在。
我并不是個堅定的人,所以不敢輕易地說出“我喜歡什么”“我以后想做什么”之類的話來,怕自己做不到。
可是,還是想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還是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想讓父母失望,也不想違背自己的心意,所以,唯有努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努力去向父母證明,我依照自己的人生軌道也可以過得很好。
前方也許坎坷不平,但穿過滿地荊棘后,在終點,一定有我想要的星辰大海。
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有勇氣也有底氣向父母說出“我喜歡做某事并且我能做得很好”的話來。
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一個溫柔且堅定的人。
希望我能走在年少時希冀的路上,成為自己當初想要的模樣。
鏈接:2017,我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