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樣的電影當水軍,我一點也不害臊

節前,Sir曾摸著良心說:

云舅導演的《呼吸正常》,雖然頗有爭議,卻是今年Sir最期待的國產電影。

你們懂,Sir從來不說假話(更別說云舅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載譽歸來后,還灌了Sir幾瓶劣質紅酒)。

趁著酒精中毒,今天就來聊聊《呼吸正常》到底好在哪。

P.S.性急想看的,文末有驚喜。

先說故事。

這部電影其實講了四個男人的故事,這幾個男人都有個共同點……

最后都栽在女人手里。

第一個,銀行仔

他干著推銷信貸、讓人開信用卡的工作,看起來最腳踏實地。

雖然女友拜金,但也見了家長,準備結婚。

結果在一個音樂節上偶遇了素顏女記者,開始劈腿。

第二個,山寨富二代

不想去家里的工廠上班,也沒別的工作。

整天想著去追一個女大學生,而他連招呼都沒跟人家打過。

第三個,文藝男

隔三岔五就換工作,號稱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寫小說。

可小說從來都沒有寫完過。

然后,他又號稱要寫劇本……

別人說他不行,他還要生氣。

唯一他見到面啥也說不出的,是曾經甩了他的前女友。

第四個,科技男

這人顏值相當不咋地,但擁有傲人的智商。

他有多神呢?

高雅的——他懂量子力學,會做電子樂,還會拍片;

接地氣的——他會陪妹子聊天,會講冷段子,還是個廣州本地資深吃貨。

這么神的男人,也沒啥用。

依然把不到那個相親認識的、有點像les的女孩子。

你說,這些屌絲故事算啥啊,中國哪個城市沒有?

身邊一揪,揪出來一把。

沒錯,這組年輕人的故事,就好看在這。

真實,自然,而且最珍貴的是,它跨越了時代。

在《呼吸正常》里,你看不到其他內地片那些急吼吼要成功的浮躁青年。

我們的青春片有各種虛假狗血,但這不是最可怕。

可怕的是每個人,都一門心思想成為“中國合伙人”。

然后幾十分鐘戲過去,他們輕而易舉地成功,順便還要抒發成功感言,哀嘆青春不再。

或者現實一些,電影里沒成功,就繼續灰溜溜地做人。

這就是這個時代所有年輕人的樣貌?

這時代的確功利,但功利就是全部的真相?

滾犢子。

《呼吸正常》說不是。

這里頭的年輕人,跟我們一樣迷茫,既滿心好奇,又覺得生活無聊、不知所措。

這是70、80后的曾經,也是90、00后的現在。

說它跨越時代,就是因為這份真實。

搞不清狀況,不知道要干嘛,做什么好像都不對——

這樣的青春,才是每代人都會重復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跟那些假大空的肥皂劇、青春片比,更值得說,更值得聽。

而且《呼吸正常》的好不止故事,還有說故事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

輕盈。

結構上,它把幾組年青人的故事穿插在一起,按夏秋冬春夏的時間順序自然發展。

但你可能不會注意到這個順序,只會感覺電影里的日子,水一般流走(和你的生活一樣)。

節奏上,它用各種鬼馬字幕卡穿插全片。

既有分隔段落的功能,又有音樂碎拍般的即興,這種自由的感覺,很爵士樂。

觀眾不自覺就獲得了一種輕盈的、超脫功利的感受,輕松地聯想到屬于自己個人的現實。

視聽上,它的電影語言其實蠻講究。

全片的對話鏡頭沒用過正反打,但一樣,你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

導演沒想急吼吼地證明自己,反而選擇了內斂說故事的方法。

剛畢業工作的年輕人,本來就沒那么多驚心動魄,沒必要拍得一驚一乍。

平淡日子里的許多對話,本來就有一搭沒一搭,不用劍拔弩張的正反打,看起來就平實了許多。

其次,把平淡生活拍出味道,其實最需要技巧,但又要看起來沒技巧。

大巧不工,搞不好就是這個意思。

《呼吸正常》的四個男主角,兩個說粵語,兩個說普通話。

看起來沒啥,但對表現廣州這座城市的包容感,挺有用。

再比如素顏女記者。

她和領導、和采訪對象的戲看起來也沒啥重要,談的都是職業前途和內心渴望,但隨便聽幾句,那份年青人的職業迷茫,同樣境遇的人自然感受得到。

最后,導演還在平實中,加上了自己的味道。

比如燈光展那場,聽完富二代的吐槽,你一定會好奇是什么燈飾那么丑;

這個時候才給你看畫外空間里燈飾的樣子,幽默感就出來了。

再比如男女主角吵架時,只剩環境噪音的處理;

還有相對無言時,突然亮起路燈的魔幻時刻。

都是這電影的神來之筆。

《呼吸正常》的表現手法挺細膩,但也圓融地不著痕跡,偽裝得像一個處女作導演的影像自覺。

沒關系,這一點不管觀眾看得出還是看不出,都會覺得挺……

舒服。

順便,也會get到一些趣味,但不是那種捧腹大笑,而是會心一笑。

Sir覺得,電影有三重境界:情、技、境

情,約等于內容。

那些煽情的,拍生離死別的,讓小孩對著鏡頭哭的,最占便宜。

技,約等于手法。

實話實說,最愛表現技巧、最愛裝逼的,其實就是藝術電影。

長鏡頭、性愛場面、人性奇觀,都是藝術片的窠臼,跟商業片大場面其實是一回事。

這世界有一大半好電影,只得了個“情”字,平鋪直敘了一些天生就好的故事。

而情技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輔相成,已是大部分電影能做到的極致。

還有極少數電影超越了情技,創造出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美。

這種美,在Sir看來,就是境。

《呼吸正常》,摸著了一點境的邊。

這樣的電影難不難拍?

也難,也不難。

不難,因為《呼吸正常》沒花多少錢,前期實際支出不到十萬。

……還不夠很多電影做一張海報。

設備是借的,攝影機沒有,就用相機。

場地不是借的就是蹭的。

演員和工作人員要么是招募的,要么是朋友。

每到周末,導演就帶著不到十個人的劇組,流竄在廣州街頭巷尾,拍上幾段。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盲流。

但說難也難。

沒錢租燈光設備,所以大部分戲都是自然光。

要保證畫面品質,只有一個辦法:等。

等合適的光線出現。

結果反而等到了一些魔幻時刻。

蹭來的場地,拍戲免不了被圍觀。

咋辦?

那就一遍又一遍地拍,拍到圍觀群眾覺得:哦,拍戲真尼瑪無聊啊。

大家自然就無視你了。

結果反而擁有了最自然的群眾演員,拍出了廣州的味道。

演員都業余,咋辦?

那就讓他們本色演出,演自己。

在《呼吸正常》里,你聽不到非人話的對白。那些鮮活的臺詞,是演員和導演在現場共同創作的。

甚至連故事也照著真實生活來,大部分人在電影里的身份、職業甚至經歷,都和生活吻合。

這部電影甚至相當烏鴉嘴地,預言了某些演員的人生:

有人拍戲時沒分手,拍完后真分了手;有人拍戲時沒辭職,拍完后真辭了職。

《呼吸正常》有《少年時代》(Boyhood)的感覺,不是沒道理的。

這種盲流般的拍攝,云舅堅持了一年(他家不是富二代,他也得在養家糊口的間隙拍)。

但Sir也不想夸他……“有初心”“有愛”什么的。

云舅本來就愛電影啊,這不是最基本的嗎?夸個毛線。

再說了,如果電影爛,有初心有堅持也沒鳥用。

而Sir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新世紀以來表現廣州城市氣質的最佳影片。

但Sir更想說得簡單點——

這就是一部有品質、好看、舒服的電影。

可《呼吸正常》在很多地方,連放一遍的機會都沒。

因為它沒明星、沒賣相,所以只在一些城市,做過一兩場點映。

上海藝術電影聯盟每周兩場的放映,已經是奇跡。

正常情況下,一部電影想要全國大范圍公映,拷貝、宣傳……沒個幾百萬拿不下來。

而很多電影花了幾百萬,換來的不過是“一日游”,上映一兩天就被影院下畫。

所以Sir想試試——

通過毒舌電影,讓《呼吸正常》找到自己的觀眾。

你是它的觀眾嗎?

它肯定不會帶給你大片式的刺激,不會讓你獲得快速消費式的淺層娛樂。

它是另一種電影。

適合在你平靜的時候,想在電影里看到自己的時候,看。

我們在全國找了50個城市。如果你恰好在,就買張票,來。

讓我們用一種裸上、硬上的方式,一起參與這部特別的電影。

啥叫裸上?就是沒做任何發行物料,不投放任何院線廣告,不做任何宣傳。

(好帶種……對,我們就是這樣自暴自棄)

第一期,10月22日周六晚黃金時段,Sir在全國50個城市的萬達影院,開展60場眾籌

在每場眾籌支付后,Sir將把你加入本城的觀影團微信群,讓你第一時間與毒舌粉絲大家族親密接觸。

對了!云舅和Sir打賭說,他這片,院線上映肯定慘敗。

Sir也覺得是……

但Sir特別想看看:到。底。有。多。慘。

你們誰想看云舅笑話么?

微信搜索關注“我的毒舌電影”服務號,進入底部菜單欄“我要眾籌”參與眾籌,和全國毒友一起來看笑話吧。

Sir倒覺得,既然我們老說要改變中國電影,那不如就從一個笑話開始。

因為中國電影,恰恰就缺少這種笑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