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劉安娜160722
讀書一部分是為了學習,一部分為了自省,一部分為了滿足虛榮心。所以當大家都在讀的時候,難免覺得我也要讀這本/些書,例如這本《精要主義》。然而時間精力有限,也不得不進行取舍,采用王的速讀法(相比王者速讀法更像韓劇了,你們覺得呢?),30分鐘內掌握書里80%的知識,對于這本書來說,那就是需要回答“什么是精要主義”以及“如何實現精要主義”兩個問題,也即是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因為是致用類圖書,閱讀的目的在于獲取知識,所以可以采用這種速讀法。
嚴格來說,總時間是用了60分鐘,包括讀書和做筆記,所以大概是五五分。盡管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書評點這里),奧野宣之推薦第一遍讀的時候只標注不抄寫和做筆記,但我個人還是喜歡邊讀邊寫的方式,不僅摘抄書里的重要內容,也在旁邊寫下受啟發的聯想和靈感,不像《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中的三分法(書評點這里),目前只在A4筆記上用了二分法,即左邊是摘抄,右邊是感想,用不同顏色的筆區分。盡管讀完那本書也買了網點筆記本,我還是不喜歡規規矩矩的用豎線畫線隔開,所以能看到筆記是成片分布的。
總之,就像《學會學習》(書評明天見)中說的那樣,成年人的學習很大部分還是自學,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及偏好形成最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
5分鐘預覽目錄
從《精要主義》的目錄看,這本書主要有三大塊內容,第一塊是精要主義有三個核心思想模式:選擇–甄別–取舍;第二塊是養成精要主義有三個步驟:探索–排除–執行;而這三個步驟分為十五個要素,分別是:抽離、審視、游戲、睡眠、精選、澄清、勇氣、放棄、編輯、邊界、緩沖、掃除、進步、心流、專注。
也就是說,只要依次掌握了這3 – 3 – 15的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做等重點內容也就實現了閱讀的目的。而預覽目錄其實只用了3分鐘。如果只想掌握基礎,也可以只讀本文的二、三部分,省略第四部分的15條元素,因為這些元素單看描述也不是很好理解,不過根據拆書幫的理論(《這樣讀書就夠了》),哪怕只選擇其中的一條為己所用,也就夠了。
二
以一種精要的方式設計人生
生之智慧,在于摒棄不必要的事。——林語堂
精要人生的精髓在于,更少但是更好,這是一種恰逢其時的理念。自律的追求更少,生活就會充滿意義。正如最近大熱的“斷舍離”的概念,秉承“精要”的原則審視我們的衣柜,就會發現里面有很多半年以上不見天日的衣服,早就該剝離我們的生活。這方面的翹楚是行動派創始人琦琦,她主張“我們的人生不是需要更多衣服,而是更多的學習和更多的為夢想清單努力”。
一旦我們允許自己在選擇去做什么時變得更挑剔,一切都會改變。
三
精要主義的三個核心思想模式
1.選擇
精要主義者會比非精要主義者花更多時間在選擇上,只有找到了更多選項,才能從中確定真正要做的事,從而花更少的時間去做,這就是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精要主義的三條核心真理是:a)我選擇我要做的事;b)只有小部分事是重要的;c)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2.甄別
在所有的選擇中做最有價值的事,作者小時候為了攢錢,先去做報童,一小時賺一英鎊,后來發現周末洗車,一小時可以賺兩英鎊,之后做兼職,一小時可以賺九英鎊,然而他發現他的工作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說服客戶留在他們公司,于是他就這樣去做了,實現了客戶零流失率,獲得了比固定收入更高的收獲。
著名的帕累托理論,也就是20/80法則,核心思想是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產生的,正如王的速讀法,應用20%的精力獲取書中80%的知識。
3.取舍
所謂戰略,就是如何做出選擇及取舍。它意味著通過慎重選擇來實現不同。——邁克爾·波特
在面臨各種選擇時,我們需要在其中進行取舍,因為我們不可能做所有事,就像企業不能執行所有的戰略。西南航空推行舍棄一切附加值的低成本戰略成功了,意圖模仿他們又不想舍棄自己原有戰略的大陸航空卻失敗了,就是這樣的道理。
正如《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中講到的,社會人士的筆記本最重要的功能是舍棄,我們必須具備這種戰略性眼光。審視所有的甄別過的選擇,如果對努力要實現的最終結果沒太大貢獻,就可以舍棄,不做那么多事。
四
養成精要主義的三個步驟
1.探索
001抽離:留出空間,設計人生,閱讀思考,看清局勢,每天第一個20分鐘閱讀經典,培養大局觀。
002審視: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放眼全局,去粗取精,用日記記錄人生,實地探索,獲取第一手現場資料,捕捉不正常的細節,明確問題和責任;
003游戲:用游戲來激發靈感;
004睡眠:保護我們最重要的資產,良好睡眠對思想、身體和頭腦都有好處,尋找適合自己的作息規律;
005精選:只尋求前10%的機會,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放棄不錯的,等待最好的;
2.排除
006澄清:明確目標(無論個人還是團隊),如果目標不明確則容易虛度光陰,團隊權責不清——由此可見很多大學生的混沌度日(包括原來的我),其實是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設定精要目標,因此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精要目標的特點在于具體、能鼓舞人心、以一當千、重在實質。
007勇氣:關注權衡取舍,說“不”是用人氣換取尊重,明確的拒絕比模糊的更優雅;
008放棄:要及時止損,承認失敗,就像如何對待沉沒成本;
009編輯:編輯人生有4條原則:a)自律的拋棄好選項;b)做有意義的活動;c)反觀核心調整方向;d)少量編輯、謹慎克制。
010邊界:設定界限能帶來自由。a)別人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b)找到壞事者;c)制定社會契約。
3.執行
011緩沖:做完善準備,比預計時間多留50%,做好情景規劃(即提前預設可能發生情況以做準備)
012掃除:弄清核心目標,確定掃除障礙,鎖定障礙,從小處開始掃除障礙。
013進步:關注小勝的價值,就像采銅在《精進》一書中講到的,設定小目標,享受完成目標的成就感。
014心流:徹底檢查觸發器——我的觸發器是我書桌上的臺燈,一打開就覺得進入了一個學習的封閉小環境;創造新的觸發器——可以把印象筆記當做隨身寫作觸發器,只要一拿出來,自動進入思考靈感的狀態;先啃最難啃的骨頭——六神介紹的先吃最大最丑的青蛙的理論;建立混合型常規;陳規陋習逐個擊破。
015專注:專注當下最重要的事,給每一個清單排列優先順序。
五
總結
1.讀了12%以后(使用kindle在讀),發現了書中其實是按照大標題–小標題–章節內標題–本章TIPS(小提示)的架構寫成的,也就是說,在瀏覽了各級標題以后可以直接跳到章節的最后學習tips就足夠了解本章節的內容了,其他都是支持案例。
2.讀書前就需要確定自己的目的,讀書時也時刻不能忘自己閱讀的目的,因為時間都是規劃好的,后續還有其他任務,如果不能把握住目的中途就放棄了的話,還不如一開始就打定主意,無論多久讀完都可以。
3.雖然一開始限定了30分鐘讀完這本書,但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了更適合自己的方式,隨時都可以放棄這種手段的。我也是因此連讀書帶做筆記一共畫了60分鐘完成。
4.結合閱讀目的,讀完精要主義部分(87%),就舍棄了后面的精要領導者,這也是精要主義思想的現場應用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