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將至,北方的秋雨緊跟著中秋的到來一場接著一場,寒冷的氣息愈來愈強烈。中秋夜的小鎮沒有月光,沒有賞月的行人,燈下拉長的背影忙碌在冒著熱氣的灶臺前,遠處燈火昏黃的人家早早關上緊閉的大門,往日喧囂的城鎮淹沒在稀稀拉拉的雨水中。
每年的中秋,都會推掉所有的應酬,趕回老家陪父母過節,盡管父母總是在電話那頭重復著:忙就別回來了,多耽誤事。等待他們的一直是善意的謊言:沒事,最近不忙,馬上就到家了。這么多年來,每一個中秋佳節全家人都會如約而至,團坐在桌前陪伴父母,老家的床鋪永遠都是一塵不染,干凈的床單,整齊疊放的床褥,似乎這個房間每天都有人打掃。
坐在桌前,泛黃的老燈掛在頭頂,丟掉手機,推卻應酬,安安靜靜的聽著東家長、西家短,守著父母訴說往年的塵事……
多年的漂泊生活早已厭倦了都市的喧囂,卻又不得不埋頭在柴米油鹽的現代生活中,披著一身包裝華麗的外衣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各色的臉各色的妝,各色的人各色的物,習慣了仔細打量客人的需求,想法設法迎合眼前的一群陌生人,細細揣摩著他的心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語都逃不過犀利的目光。
桌前的父母,枕邊的妻兒似乎已經淡出視線,敏銳的嗅覺始終覺察不到父母的華發漸漸爬上額頭,最熟悉的不再是眼前的模樣,而是電話那頭老套的謊言。便捷的網絡拉近了你我的距離,卻疏遠了他們的問候,一個接一個的電話打破安靜的晚餐,多少次草草的收場,掉進虛擬的世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壓力越來越迫切,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漸漸忽略了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父母,忙碌成為推卸陪伴的“最佳”借口,浸泡在溫馨的小家,卻忘了熟悉的大家,陪伴家人的時間越來越少。坐在離去的電車上,目送著父母的身影漸行漸遠,熟悉的一切慢慢消失在陌生的旅途,而堆積的思念越來越濃烈,下一次的相聚會在何時?還有多少個一起陪伴的日子可以選擇?
都說老人是小孩,喜歡粘著孩子,我說老人家是熱戀中的情人,最喜歡陪著老伴慢慢變老。爺爺在的時候,最喜歡跟著奶奶這個孩子家住一段,那個孩子家留一段,奶奶是爺爺的耳朵,爺爺是奶奶的眼睛,突然有一天,眼睛去了遠方,只剩下耳朵,耳朵再也找不到人來聽他抱怨那些陳年往事。
上大學的時候,父母說:畢業了去一個離家近的地方工作,逢年過節回來方便。沒想到,一路走走停停,越漂越遠,從北方來到南方,習慣了不穿秋褲的春節,卻又不得不老老實實的里三層外三層的蹲在火爐前。走的遠了,漂的久了,也就習慣了,但是內心深處割舍不下的還是遠方的家人,如果時間能夠定格,我想永遠留在他們身邊,如果時間可以打包,我想封裝起來送給你,陪著你們一起慢慢變老。
習慣了膩在你的身邊,做你永遠長不大的老小子,安安靜靜的坐在餐桌前,看著月亮慢慢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