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懂父愛
? ? ? ? 羔羊跪乳鳥反哺
為子應知父母苦
不論過到啥時候
定讓父母享清福
? ? ? ? ? ? ? ? ? ? ? ----魏鐵莊心語
幾年來,有一個問題在我的心里縈繞著,隨著自己的年齡的增長,我們和父母相伴的日子,越來越少了。殘酷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這樣。
? ? ? ? 早些年,根本體會不到這些,只知向父母索取。和別人一比,父母沒有給我們豪華的房子,讓我們舒舒服服的享受;父母沒有給予我們足夠的錢財,使我們低人一等,心里憋屈得很,還會滋生出一些怨爹恨娘的想法,甚至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就拿我來說,剛下學時,發現父親收拾了許多貸款的條子,很讓我不理解。五口人住在一間半房子里,家里僅有的家具就是一臺半舊的華南牌縫紉機。那年,我初中畢業,很想到車村上嵩縣二中,因為自己非常愛好寫作,想把高中的語文知識學到手,以便寫作之用。后來,種種原因,我的夢想就像絢麗的肥皂泡般,在我的眼前化為烏有。 隨后不久,鄭州舉辦新聞報道培訓班,學期半年。我為此發狂,激動了好幾天,可就是不敢和父親說這事,1500元的學費又成了攔路虎。痛哭一場后,心里多多少少有點怨恨父親。細心的母親,在一個閑暇之時講述了父親的童年-----父親九歲失去了母親,為了生計,去別人家扛長工了。一年四季,放羊、放牛在山上。后來聽父親的同伴說,冬天的衣服能穿到麥天。夏天,父親就沒有穿過鞋,光著腳板風里來雨里去。有一次,大娘給父親做了一件新上衣,到坡上不舍得穿,放在一個大石頭上,不巧被牛蹬滾的石頭砸個正著,新衣上留下幾個大窟窿,父親在坡上嚇得不敢回家。那時還沒有解放,我的爺爺帶著姑姑和叔叔在家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無奈之下,爺爺只得將姑姑送給別人家做童養媳·······
解放了,日子應該好過了。
爺爺撇下兒女們去世了。父親只得回來支撐著這個家,在生產隊里起早貪黑的掙工分。從那時起,父親就成了勞動力。 艱辛的生活,造就了父親堅毅的性格。父親整天笑呵呵的,總是說,和舊社會相比,美多了。父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卻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那個掙工分的年代里,他處處比別人多多付出。他掌握了打造農具的打鐵技術、跟老一輩學會了燒窯整磚瓦、學會了做飯,無論誰家有個紅白喜事,總有他的忙碌身影。 缺吃少穿的時光,在我們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在我的記憶力,也有父親在夜里把分的夜餐帶回家,讓我和弟弟妹妹吃。盡管是現在覺得很普通的粉條,我們也會吃的津津有味,有時還會怨父親驚擾我們瞌睡。這些是近幾年才想起的。我和弟弟畢業后,弟弟到外邊打工去了。我在家里幫襯著父親,總有一種感覺,父親太平庸了。 白天在隊里掙工分,夜里和母親平地基。到山里背木材,自己整磚瓦,父親經過三年的晝夜奮戰,于1975年蓋起了守于自己的第一座三間新房,作為長兄他讓我的叔叔在新房里成家了。 1980年春,父親在省吃儉用的情況下,又一座新房蓋起了。那時,我們正在學校里。父親的艱辛,我們是一概不知的。只記得,我和弟弟為了一件事鬧的面紅耳赤。蓋房時,要請村里的建筑匠人,管飯時一定要有蘿卜熬粉條這道菜。等匠人吃過飯后,我和弟弟跑到廚房看是否還有粉條菜,如果剩余還有我和弟弟都要爭著吃。(當時,根本不知父母餓不餓)。1988年秋,父親的第三座房子又蓋起了。1989年春,我成家了。父親為我準備了三大件(大衣柜、寫字臺、雙人床)。那時,我很想擁有一輛自行車。父親說,鐵莊,你弟弟也該成家了,自行車我一定會給你買的。再稍微等等。弟弟的婚事,成了我家的頭等大事。父親和母親忙完地里的莊稼,又要考慮著家里的經濟來源。父親在我家的院子里支起一個打鐵的爐子,打鐵釘成了他農閑時的賺錢門路。 妹妹考上洛陽衛校,給父母帶來了喜悅,同時給他們帶來了一點點憂愁,8000元學費從何而來?
·······在家的我,替父親著急。父親卻笑呵呵地說,不用愁。我在信用社已經把你妹妹的學費貸出來了,這些錢我會慢慢的還上的。在那段時間里,夜里兩點就起床,生氣爐子,錘聲叮叮咚咚。三九寒天,父親只穿件薄薄的上衣,頭上直冒熱氣。小小的手錘在父親手中起起落落,紅紅的鋼筋照得父親的臉龐一明一暗······吃過早飯,繼續著這樣的活計。有時父親累了,就到村邊的山坡上拾一些柴火,做以短暫地休息。一斤鐵釘能賣2.5元,除去舊鋼筋、煤款項,僅僅賺到幾毛錢,何時才能賺夠8000元,我不停地問父親,父親說,不怕少,就怕不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的還款條子,一張一張地多了起來。
在父親不知疲倦的且永不停息地光光當當的打鐵聲中,弟弟的婚事也順利的操辦了。父親的堅毅品格在無聲無息的感染者我,父親的誠實在指引著我,他的精神力量潛移默化的催化著,推進著我創業的行程。1995年春,我在村子南邊開了個建材門市。
幸運的是,我遇上了好年代。計劃經濟被市場經濟所替代。這一社會的發展,宛如一支興奮劑打入中國人的軀體里,喚醒了人們的意識。觀念的更新,視野的開闊,給國人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寬松條件。
我那小小的建材門市,猶如小草一樣得到春天里的陽光,迅速的發展起來。 原有的兩間門市,單一的鋼筋生意,發展成為集鋼材、水泥、水泥瓦、水泥管、建筑粉等專業性服務門市。花開花落,時光荏苒。我從一個年輕小伙,跨入了不惑之年。三十年的人生經歷,體驗了人生冷暖,見證了時代變遷。感受到了黨的惠民政策,從“紅薯湯,紅薯饃,離開紅薯不能活”,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一包煙7分錢”,到“一包煙5塊錢”;從種地交公糧,到“種地有補貼”、老人有補助;從每天能賺五元錢,到一天能賺百十元。 父輩們辛辛苦苦蓋的土瓦房,慢慢地被窗明幾凈的新平房所更替。
常常有種欣逢盛世的感覺,我常常地想,想那些大詩人,大文豪,他們如果生在今天,他們會是怎樣的情況呢?欣慰之余,還有一種暗傷,那就是我們和父輩相伴的時光,還會有多少呢?
人生易老天難老,此刻心情誰知曉?奉勸世間子女們,莫待老時后悔了。
樹欲靜時風不止,子欲養時淚滔滔。
珍惜當下好時光,要使父母樂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