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平遙古城,完全屬于臨時決定,慢慢喜歡上了這種“臨時起意”的感覺,沒有計劃,拿起手機,背上書包,屁顛屁顛的去往未知的地方。這種直接開走的勇氣,兩個月前的我是不敢想象的,之前的我是一個不會也不懂玩的人,沉浸于自己的氛圍里,覺得做事就得有規劃,小心翼翼的計劃著自己將來要去什么地方,等候著一個長長的假期,然后心滿意足的上路,這是以往我眼中的“說走就走”,或許也是大多數人眼里的旅行。
?人生的美妙之處就在于,我們永遠也不知道誰會出現在自己的旅程里,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拿我為例,因為受到一個同事的影響(幾乎沒多少交集,僅僅是看其朋友圈),她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唯一一個把生活真正過出“韻味”的菇娘,她的文字里面流露出的是那種會讓一個失意者重新燃起希望的魅力(這樣的菇娘能遇見也是一種幸運)。受感化的我像是初次見到了活著的另一種姿態,感慨自己以往二十多年的悲催,所幸現在還跑的動,恰好現有的工作也給了自己這么一個契機,眼前一切都剛剛好。
?開始說說古城的事情了,這是我第一次去平遙,去之前聽聞過很多關于這里的事情,所以內心充滿著期待,尤其是對于《又見平遙》這個情景體驗劇更是向往已久。下午四點多到了后,找好住宿的客棧,這才發現當天最后一場門票已售完,要想看只能從其他渠道買票了。客棧老板很熱心,主動幫我聯系當地手里有票的“黃牛”,由于我去的當天恰好是周日,最后沒法子便聽從老板建議在網上碰碰運氣,幾經波折最后在淘寶上多出了幾十元終于拿到了票。這件事與我,讓我深深體會到,當我們對一件事充滿了執拗,有一種非如此不可的執著時,你的拼勁會遠超乎你的設想。
?《又見平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歷史情景大劇,講述了一個關于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柜的一條血脈。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去。七年過后,趙東家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強烈推薦,如果有機會去平遙,這場劇定要看,找客棧老板買票會便宜幾十元)。
?從晚上7點開始,在接下來90分鐘的時間里,我隨著人群不斷移動,穿過完全不同的場景,邊走邊看。表演者會深入人群之中,甚至與觀眾對話,身在其中,給予我的震撼,是我無法用文字去描述的,結束后,我反反復復問自己:我的祖先有怎樣的故事,或許我身上流淌的血液能夠傳承下來也經歷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故事。如此說來,我身上所承擔的,也有一些未知的責任在里面,那么這個責任是什么?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或許在以后的某一天,我突然就會想到了答案。《又見平遙》讓我對于文藝工作者的敬佩加深了一層,因為他們的存在,讓我們能夠深入了解更多的事情,讓我們有機會了解那些早已深埋在歷史塵埃中的民俗,那些小人物的故事,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與藝術。
?看完《又見平遙》后,一個人在古城的街道里逛悠起來,路過一家古玩飾品店,反正自己也沒事,就進去看看,這一看,看出了現在自己隨身佩戴的小東西。在飾品店里看來看去,始終沒有中意的,就隨口問了老板一句“有沒有特別霸道的”,老板笑了一下,拿出了一個看上去奇奇怪怪的小東西,老板告訴我那是狼牙,有辟邪功效,我隨口笑道:“我就挺邪的,他能辟我?”當然這是玩笑話,之所以選他,是因為我崇尚狼身上的那股狠勁,長得兇神惡煞的,看上去不好惹,實際也不好惹,那種霸道挺有味道的。
?第二天一大早,簡單洗漱后就去了外面的街上。早上那會人很少也很靜,但那種感覺恰恰是最好的,沒有現代社會的各種嘈雜和千篇一律的建筑,一眼望去都是古式老房,于是心里暗自慶幸多虧早上沒睡懶覺,要不然就會錯過這樣的清晨。這個清晨確實難忘,不僅在于難得的景,還有難得的早飯,那是我迄今吃過最辣的豆腐腦,把自己辣的在早飯結束后,在飯店里呆了半個多小時才“舍得”離去。
?早飯過后,路過幾個比較偏僻的小巷子,我隨手拿出手機,在網上搜索與古城有關的游記和攻略,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好玩的地方,在一篇游記中看到這樣一句話:“現在的很多古城和古鎮看起來都是一模一樣的,古式的建筑、街道、商鋪,幾乎都是商業化運作,每一次出行都失去了驚喜。”,對此,我并不是很贊同,我想說的是,景一直都很美,是我們辜負了景。之所以會這么說,源自于2014年我的一次窮游之旅(“窮游”就是幾乎不帶錢,自己像苦行僧那樣一路行走,歷時一個月左右,路程700公里左右),當時我路過陜西省寶雞市眉縣一個叫“橫渠鎮”的鄉鎮,在那里看到了一個“張載祠”的地方,一開始我對于“張載祠”毫無感覺,我甚至不知道“張載”這個人是干啥的,直到看到這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它就是張載說的,只那么一瞬,我的態度便有了180度大轉彎,瞬間覺得“張載祠”特別有歷史底蘊(這里我不得不承認,我很膚淺),這里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不是景的問題,是人的錯。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笑話,在一個旅游景點處,導游指著一塊破石頭說道:這塊石頭是朱元璋從小做到大的,只那么一句,便有很多游客爭先恐后要跟“破石頭”合影,沾沾龍氣。笑話歸笑話,但告訴我們的不也是同一個意思么,不是景的問題,是我們不懂景的美,更不懂景的故事。一想到這里,走在古城街上的我,開始感嘆自己沒文化,眼里的東西只是東西,因為不了解,也不懂,自然沒有了時空感,沒有了歷史感,一切都怪自己沒文化。想到這里,趕緊拿起手機,打開備忘錄,鄭重的寫下三個字:多讀書!
?大約9點鐘的時候,沿著古城最大的一條街“明清一條街”一路行走,看著琳瑯滿目的各式店鋪,不由自主的開始幻想起來,要是其中有一個店是我自己的,我會怎樣去經營?怎樣才能在眾多店鋪里凸顯出來?一邊走一邊繼續著自己的白日夢。偶爾聽旁邊的游客說道:平遙古城里面現如今依舊有人家在里面居住,我又開始幻想起來,我要是這個古城的居民,從小時候就開始把古城的每一條街道都走一遍(因為古城街道實在是太多了),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時間段拍出不同的照片,去了解每一位店鋪老板的故事,了解一些有意思的人,把跟平遙古城有關的有趣故事和有意思的人全都記錄下來,這樣如果能夠堅持幾十年,應該可以成為平遙城里面最大的自媒體寫手了。然后,就可以各種打廣告了,就像六神磊磊一樣,讀金庸讀出了不一樣的境界。
?因為11點多要坐車回太原,所以沒過多久就返回住處收拾。這次古城之行,帶給我的更多是對于自我今后生活的思索,思索我以后如何看待“旅行”這件事,這里我想告訴自己的是:開始學著浪,學會浪,改變以往的生活模式,趁著現在一切剛剛好,我想浪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浪的過程中,遇見不一樣的景和事,于我,這一路有這些經歷便是財富。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2年前的某個下午,我和高中一基友的約定:“你說啥時候,我們都有空,你騎著摩托車,我拿著照相機,咱兩一起出去浪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