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念小學那幾年,每天上下學,都要獨自穿越一片田地。
有一年,冬末初春時節,我正百無聊賴地走在放學路上,突然看到不遠處的田埂上有一株干枯的野草。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走過去,小心翼翼連根拔起了它,同時挖了一些泥土,雙手捧著,帶回了家。
家里沒有花園,堂屋和院墻之間有一片空地,我拿起鏟子,像植樹種花那般,像模像樣地挖了一個坑,將這棵草種在了里面。同時,每天定時為它澆水。上學之前,放學之后,都會跑過去仔細觀察,看看它變綠了沒有,綠了以后,究竟是什么草,又或者什么花,對于它的品種,我充滿了好奇。
大約一周的時間,我懷揣著這個“秘密”,有一種說不出的忐忑與興奮。就在這時,我突然生了不知名的病,課不能上了,整日無精打采的,天天往醫院跑,野草的事也漸漸拋在了腦后。
和醫院打了半個多月的交道,陰暗逼仄的走廊和刺鼻的消毒藥水的氣味,給我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最后一瓶液輸完,我幾乎是小跑著回家的,任憑推著自行車的媽媽在身后大聲呼喚。是的,心中唯有一個信念,離開。
一口氣奔到堂屋門口,氣喘吁吁的同時,眼角余光突然捕捉到一抹綠色,就在堂屋的一角,探頭探腦地,似乎在無聲地和我打著招呼。
那一刻,我如夢初醒,驚叫連連,一個箭步沖過去,陽光下,滿眼的綠色隨風擺動,不知為何,我突然就哭了。說不出是喜悅還是難過,眼淚就是抑制不住地往下落。
那是一種藤蔓植物,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可就是這樣一棵平淡無奇的植物,給了我一股初生的喜悅與感動。因為一株草,我恍然覺得,整個世界似乎都美好起來。
那些年,我做了許多關于綠色的夢,油亮油亮的綠,綠得盈滿了整個心田。
02
我從小對燕子這種鳥雀情有獨鐘,烏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鳴叫著在農家的屋檐下翻飛,只需想一想那個場景,就足夠回味一陣子了。
三里地以外的二姨家,住滿了燕子,大門底下,堂屋屋檐下,甚至廁所門口的雨罩下,隨處可見,加起來足有十幾二十窩。春天一到,燕子歸來,遮天蔽日,鳴叫不絕,坐在屋里的人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幸福。
是的,那是我對于幸福一詞的最初印象。
幼時,每次去二姨家走親戚,我都會嚷著對二姨說,我想要燕子,捉兩只燕子給我帶回去吧。二姨每次都笑著回答,你家沒蓋這種房子,捉回去,燕子也沒地方搭窩。然后,我就低下頭,委屈地不說話了。
二姨說得對。我家住的是瓦房,而她家是平房,平房的房檐寬闊,足夠燕子搭窩,而我家的瓦房,充其量只能住兩窩聒噪的麻雀。這成了我多年來的一個心結,許多次午夜夢回,我都疑心房梁上住滿了燕子。可是,每次驚喜地打開燈,它們都不見了。
小學升初中那年,家里終于蓋上了嶄新的平房,我第一個念頭就是,燕子要來了,燕子要來搭窩了。果不其然,新房蓋好的第一個春天,燕子就來了。
從此以后,這窩燕子年年春天都會來,這么一來,就是十八年,今年是第十九個年頭了。每年春天一到,我就下意識為燕子倒計時,快來了吧,還要多久。倘若在外讀書,就一定會打電話給家里,詢問燕子的下落。
在燕子身上,有生以來,我第一次體會到牽掛的感覺,那種溫柔與疼痛,那種曼妙和煎熬。我喜歡燕子,我喜歡燕子和人類群居的世界。
03
來京工作后,最初一段日子,我過得異常苦悶。
薪水微薄、人生地不熟,從單純的校園生活,一下子轉換到復雜的職場生活,一時間,我難以適應。下了班,做什么都了無生趣,整個人似乎都被什么東西榨干了,病蔫蔫的,一臉疲態。即使逢上周末,也無心外出,好容易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怎么都看不進去,不是躺在床上昏昏欲睡,就是趴在窗前,茫然發呆。
就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某日午后,窗外小桃樹下,我看到一只臟兮兮的花貓,干癟著肚子,氣息微弱地呻喚著。一時間,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涌上心頭,拿起床頭剩余的半塊面包,端上一杯水,就沖了出去。
這只貓不知餓了多久,半塊面包眨眼就下了肚,我又返回家中拿出幾塊餅干,一塊塊喂給了它。面包、餅干吃完,水喝完,花貓開始舔我的手指,一下又一下,緩緩地,極其溫柔。瞬息里,我的心也跟著溫柔起來。
此后,這只貓就經常造訪。如果我在窗前,它就擺出一張冰山臉,一副“就知道你在等我”的傲嬌樣兒,如果我沒在,它會“喵喵”叫上兩聲,以示提醒——嘿,老伙計,我來了。
喂食花貓的日子里,我變得越來越快樂,整個人的狀態都和之前大不一樣,從緊張、脆弱到松弛、柔韌,“北漂”原來也可以漂得怡然自得。花貓也不再是之前的花貓了,毛色整潔光亮,體態豐腴,眼看著就該減肥了。
是的,我救活了一只貓,而同時,這只貓也治愈了我。想一想,這世間的緣分多么玄妙。
04
這世界很大,每一天都有大事發生,政治的、娛樂的、社會的,樁樁件件都能激起生活的波瀾。
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大事,我們的大腦日復一日地被各種新聞所充斥,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自己生活中的大事,娶妻生子,升職加薪,生老病死。作為公民,一天又一天,我們行使著自己的權利,履行著自己的義務,為國,也為家。
或許正因如此,我偏愛微小的事物。
我偏愛褪去公民身份,回歸自然人的那個自己。我珍視作為一個生命體的自己與另一個生命體的相遇,也許它微小到只是一只鳥,一株草,甚至河邊緩緩爬行的一只螞蟻。這樣的相遇,豐盈了我的生命,潤澤了我的生命,讓我面對這個堅硬的世界時,學會柔軟地活著。
是這些微小的事物,讓這個大大的世界,平添一股詩情和暖意,讓每一個行走在這世上的人,孤單卻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