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之旅: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ISBN978-7-100-08500-7
“查爾斯.達爾文搭乘著由羅伯特.菲茨羅伊船長指揮的小獵犬號環游世界的五年航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航程之一。達爾文在旅程中搜集的大量標本與筆記,最后讓他借著《物種起源》一書發表了以自然選擇概念為中心的演化理論,撼動了全世界。”在小獵犬號的旅程中,年青的達爾文親眼看到了自然演化在這個世界上的表現:地球在過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山脈向上隆起,受到侵蝕,而有的海床裸露,整個島嶼和陸地出現與消失。在此之上,有些動物和植物族群反應不一,有些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有些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有些則完全滅絕。達爾文所觀察到的動植物,顯示出了對環境奇妙的適應。這些發現推動達爾文產生了自然演化的想法,也證實了這樣的猜想。小獵犬號的自然探險推動我們對新世界的了解和交流,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17世紀末至19世紀末,歐洲發起的由生物學家、博物學家帶隊的自然探險,是文明已達一定程度的人類,有實力有欲望去了解更廣闊世界,去發現新物種,產生新知識的偉大行動。《發現之旅: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ISBN978-7-100-08500-7英國 托尼.賴斯編著 商務印書館2011年出版)是一本漂亮的書。它以過去三百年間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學探索為題,聚集在這幾次航程中搜集到的藝術與圖像材料。這些精美的自然素描是當時藝術家與自然學家努力的結晶,體現了我們對新世界的種種探索,推動了我們對新物種的發現,產生了重要的科學新知。
P215這只美麗的鳥兒是生活在巴西馬爾多納多的橙腹裸鼻雀,它也被稱為“達爾文風琴鳥”。達爾文對鳥類有著深厚的興趣;這幫助了他在小獵犬號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后,觀察到當地鳥類適應多變的自然環境時產生的極大差異(這替他后來的自然演化推斷工作提供了關鍵性的信息)。1836年10月小獵犬號返回英國后,達爾文全身心地準備航程中動物調查成果的出版,并長時間投入演化理論的發展工作。1857年,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一名杰出的自然學家和動植物標本采集者,他在對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群島和此前造訪的亞馬孫雨林進行探險時,也發現了動物表現出來的美好的環境適應現象。探險過程中,他因瘧疾而發高燒,躺在今印度尼西亞特爾那島上某張吊床上,半夢半醒間潦草寫就四千字論文談演化論問題。他把論文寄給了達爾文,詢問是否值得把文章寄給學術期刊發表。此時,達爾文經過20年的努力,總算是完成了自己對于演化理論的推斷,將于發表。這是一個難辦的巧合。幸好達爾文的好友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爵士和植物學家約瑟夫.胡克想出了解決之道,即把達爾文的調查結果與華萊士的論文一起被送到倫敦林奈學會發表。演化論的發現,應同時歸功于這兩位大自然的探險家和細心的觀察者。然后在此之后,達爾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更隨后的時間里演化理論漸漸被歸功于達爾文,甚至被稱為“達爾文主義”。華萊士做出了貢獻,但卻被人淡忘了。華萊士卻有幾分坦然,可能在他的生命中,自然探險比起發表某項發現與后世留名更為重要和美麗。華萊士的這次重要旅程恰是《發現之旅》一書寫達爾文的小獵犬號旅程之后的第九章“深入亞馬孫雨林”。
《發現之旅》一書所提及的過去三百年間自然探險而得的標本、繪畫作品現收藏于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于今天仍被人們重視并得于妥善利用。目前,博物館聘用三百多位科學家與約六千位訪問學者仍在頻繁地使用這些繪畫與標本,每年花在它們身上的時間超過一萬四千個工作日。它們的價值是永遠的。
H??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