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分享會的末尾,大司徒扭捏的問了我一個問題:
“老胡,你看下這個文章elya:別鬧,我是設計師我就不能做CEO么?
我記得你說過,如果我能噴到你的話,你會請我們所有人吃中飯的對吧?
我記得你原來好像也說過設計師當CEO是很難的吧,這個妹子的文章代表了我噴你心,也代表了大家對你請吃中飯的渴望//(小聲:雖然也就特么是盒飯)”
我看了下文章,順手也搜了下,不錯不錯,這妹子長的討喜。
我說,大司徒,你不是讓我分析吧,你是告訴我們你看上人家妹子了吧.....
確實
以前開會的時候我是順嘴帶過一句說設計師很難做成CEO,大司徒你筆記工作做的不錯,但領會有問題哈
1、標簽化對比本身就是錯誤的
設計師是標簽,CEO也是標簽,互相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也就是沒有因為...所以...
標簽化本來就是歸納的一種,而對比卻是演繹的一種
我能不能說:大司徒,因為現在在創業,所以你不能買lee的牛仔褲?
我能不能說:美女都是不長胡子的?
用'世事無絕對'來解釋普遍現象是沒有意義的
而標簽化的定義很有用
卻不能透過標簽化的定義來組織話題和人群的打架
就像最近很牛逼的要給員工發一億的那位
其實對于外界來說,你創業者是70后、80后、90后有關系么?
當然公關做的還行,把自身缺陷和公司缺陷成功的拉入外界不明就里的圍觀人群身上
偷換議論的標簽,把產品的劣勢轉移到對90后的不理解上
明白人都會問,你90后跟創業有毛關系?自己把90后的標簽攬下來,來代表90后表示不公
我雖對PR效果表示認可,但手法我極其不屑
2、外界誘因
基本事實之所有稱為基本就是因為有外因
你再爛也扛不住人家有錢
再不靠譜,也架不住爹來
這個不多談了
談這個的也都是我們三無的創業者而已
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兒就好
3、偽命題的解釋
所以上次我帶過一嘴,確實也沒解釋,現在解釋下
我的意思是,設計師是個很牛逼的職業,對于深度和廣度都要求涉獵,如果做的好的話
而時間對于所有人來說是唯一公平的維度
那么在“突發事件:創業”之前,可能不會有很多的時間去嘗試市場、渠道、管理三方面
當然了,我是認為保持關注(focus on)和嘗試(to do)是不同的
那么實際的運作中,這些經驗的缺失,會使創業成功的幾率降到很低
而這個過程中,又會產生出一個不易被人發現的迭代出的矛盾
也就是管理扁平化的矛盾
因為初創公司,基本的特點是:人少、一人多用,所以絕逼大多數創業公司在開始的公司架構上都是扁平化的
在互聯網公司尤為突出,因為基于互聯網的工作模塊分割沒有那么強的壁壘,互相都能幫襯點
那么設計師類的創始人往往會用另一種方式說服外界和投資人
我雖然很多不懂,但我可以用好懂的人
而各部分懂的人確實各自很強,所以按照各自以往經驗搭建各自的部門架構
和扁平化管理相的層級式管理由此產生
而作為CEO也會因為不專業,無法對各部門做到控制,直到失控,最后產生分裂
而很多創業公司也是因此分裂而死
但是vc為什么會投呢?換了我是vc我也會投
1、因為這是普遍現象,甚至隨著創業者的數量增多,這種被默認為了前提,當然這種前提很可怕
2、這才是我們vc需要他們名企標簽的根本由來,因為我們不能賭團隊,只能退一步賭時間和人脈;賭在爆發出問題前,能夠通過名企的標簽給各個崗位安排下來合適的人,并且依靠著人脈維系和抵消扁平化和層級式爆發出的矛盾。希望公司能夠撐到介入真正的職業經理人進入或者從企業內部誕生。
3、不投怎么辦呢,vc也有指標的好伐
而再講直白點
好的設計師,真的是極其感性的,因為要把握人性
好的CEO,真的是是極其理性的,因為要對公司負責
能做到自如切換的沒幾個,而確實有能切換的例子
那也是之前頂著設計師的名頭而已,也就是個標簽
再說了,PR文大司徒你都看不懂么
“哎,我說大司徒你別走啊,我還沒講完呢”
“我知道,我下午要出門,現在去刷馬桶,不然來不及。你不是說沒噴成功反被說服,要去刷馬桶的嘛”
大司徒驚喜萬分,“是不是這件事隨便說說的?那我不去刷了”
我......
“大司徒,很好,為了公司的衛生環境和不被妹子們吐糟,請將這項行為一直貫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