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掉隊》,小學自讀課本上的一篇課文。它講述前蘇聯衛國
戰爭期間的一個故事。大戰期間,蘇聯人全民皆兵,你的戰友在戰爭
之前,可能是大名鼎鼎的拖拉機手,也可能是兩鬢斑白的大學教授,
......故事的主人公,參戰之前,就是一個教授。
一次行軍途中,在茂密的森林中,渾身濕漉漉的士兵們終于等來了原地
休息的命令。一個老士兵,怕起床命令下達的時候自己沒有醒,就故意
睡在路上。這樣行軍開始的時候,他就會被驚醒。
可能是他太累了,他醒來時,周圍靜悄悄的,沒有人。大家都走了。
他趕緊朝著部隊行進的方向趕路,在路上遇到幾個掉隊的人,大家結伴而行。
幸運地是,這幾個掉隊士兵很快找到了大部隊。一個雙眼通紅的青年軍
官走到他們面前。士兵們休息的時候,軍官不能休息,他們要放哨,看著
表,以便休息時間結束后叫醒士兵們。老教授士兵打算解釋他掉隊的原因,
可青年軍官根本就不聽他解釋,推了他一把,讓他快點跟上一刻也不停留
的隊伍。老教授士兵還聽見青年軍官在說:“總要對您負責吧!”
從那以后,青年軍官再也沒有聽到過老教授士兵的消息。直到他收到一份
報告,老教授士兵拿著炸彈沖向一輛敵人的汽車。他解決了汽車,但手臂
受了很重的傷。青年軍官把他按重傷歸入了退伍的名單。
戰爭結束了,青年軍官活了下來,被安排到大學學習。上課時,他驚訝地
發現,講臺上的那個老師,就是那次行軍途中被他狠狠地推了一把的那個
老士兵。
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問誰能解答。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老師點名要青年
軍官回答,滿懷期待地看著他,順便掃視其他學生,仿佛在說,看他多厲害,
才從火線上下來,就又在另一個戰場上超越你們了。
青年軍官其實也不能解答出那個題目。他硬著頭皮在黑板上亂寫了幾行字,
最后說到“不做了!做不了了!”。老師驚訝地看著他的好學生,問:“什么叫‘做不了’?”
青年軍官說:“年紀大了。記不住了!”老師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讓講臺下面
望著這兩個前軍人竊竊私語地學生先下課休息。
教師里只剩下老師和青年軍官。老師終于開口了,“那個晚上,你推了我一把。
讓我快點跟上,對吧?”青年軍官如釋重負,一直擔心他舊事重提,現在他提出
來了,反而覺得輕松。老師說,“您當時說總要對我負責。現在,戰場變成了學校。
我們交換了位置。我應該對您負責!請您像您曾經要求我的那樣,不要掉隊,要
趕快跟上!“
青年軍官“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軍人氣質被激發出來,情緒激昂地向老師保證,
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學習進度。他為自己手下有老教授那樣的士兵而自豪。
士兵的特殊身份,黑洞洞的行軍地點,和戲劇性地身份轉換,讓我一直記住了這個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