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學校為什么要放假心得:
書中說,學校長時間統一的教學進度和要求,造成了書本知識和生活的脫節。在兩個學期之間給一個假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
但我們身邊的孩子,假期不是在補課成度過,就是在游戲中徜徉。
假期對中國農村的大多數孩子來說等于荒廢。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精心設計假期作業,多設計一些體驗、實踐性的作業,幫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時間。而不是只讓抄抄寫寫,延續學校的學習。
假期缺少一個統籌的安排。
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
小學生剛剛接觸到正式的學習,還需要老師手把手的引領和指導。特別是一些學習方法和基本知識還離開老師的教。讓孩子盲目的自主學習,只能是盲人摸象,自主不等于放手。不能放棄老師的主導地位。課堂不能只追求熱鬧,更應追求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在老師的引領下,掌握學習方法,然后用學到的學習方法,然后再自主的思考、交流、討論。
我時常給學生講這樣一段話:我們要到達一個地方,有兩種方式可以到的,一種是把你裝到四周封閉的車中拉你去(這是直接給知識的學習方法)。另一種是告訴你路上的標志,讓你自己一路尋來(這是教給方法,自己主動思考學習)。你們覺得哪一種方法你記得更牢?如果再找你們找到這個地方(知識),哪一種方法你更能找到?所以學習思考和思考的方法比獲取知識更重要。老師要做的就是,知道這種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只知道知識),并知道如何引導學生去找到思考的方法,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樂于思考,學會思考。
只有自己會思考的教師,才會注重和引導,甚至影響學生的思考。“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正是這個道理,不要指望一個自身思想就懶惰的教師,去注重學生的思考。學生從她那里只會獲取,一些死知識和一些消極的思想。所以在選擇教師和選擇同伴時,不要看這個人已經具有多少知識,要看這個人是否具有上進心,是否具有學習能力,是否具有思考習慣。支支動動的人不再適合這個社會,更不適合做教師。自己會強行的人才會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