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研討會上,佛陀教了兩種功夫,一是破相功,二是生心功。破相功可能需要練習,但是生心功誰不會呢?生心嘛,你不想生心,頭腦會自動生心,還用得著教嗎?
佛陀說的“生心”可不是某甲們的生心啊,佛陀說的生心是收得回來的,某甲們生心,出得去,可不容易收回來。怎么講?
讓某甲們胡思亂想,意緒漂流,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想著想著,就收不住啊,飄著飄著,就不知道飄到哪里去了啊。這生起心來,放出去了,可回不來了,時間久了,就不知道生心以前的本來面目了。
心,能放,也能收,能行,也能止,這種心的狀態才是活潑的,靈動的,才是活潑潑的禪心。佛陀的意思其實很明白:你要胡思亂想也可以,但是你要收得回來,能四處漂泊,也隨時能回到心靈的家園。
生心之前必須有無心無相的能力才行,這樣才能保證你回到本來。首先要練習破相功,一直破到無心無相,識得本來。這個時候再生心,就好比風箏飄飛于藍天,而我可以隨時扽回,怎么生心都無所謂了。
龐蘊居士有偈云:但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鐵牛不怕獅子吼,恰如木人觀花鳥。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心境如如只這是,何慮菩提道不成?能到無心無相的境地,再隨緣生心,這是和俗人心理運行機制不同之處。
這個道理,后世的禪師都懂。永嘉禪師說:無心恰恰用。無心的時候才正好讓心起作用。用心恰恰無,生心之后,還要注意能回到本來。這一放一收,一收一放,才能使得心靈動、活潑潑。所以你看禪宗公案,拿個拂塵,遇到有學人請教,禪師一會兒舉起來,一會兒放回原處。這是在干嗎呢?在練習呀。
這兩種功夫,結合起來一塊練。佛陀又強調練習了。以某甲孤陋寡聞,很少見佛陀在各種場合這么強調練功夫的。金剛般若研討會不只一次強調了,真是婆婆媽媽啊。為了讓你練習,佛陀又開始以利誘之。
佛陀慣常的套路是這樣的:你布施多少多少寶貝,獲得的利益多嗎?學生回答說多啊。佛陀接著說了:你如果練習這個功夫啊,獲得的利益比你那個還要多!那你還不趕緊練啊!
這次佛陀也是這個套路,不過強調了布施獲得的利益。怎么強調呢?這個反復疊加很有意思:這個寶貝啊,數量多啊,好比說恒河有十粒沙,有十粒沙那么多的恒河,也就是十條恒河,每條又有十粒沙,那就有一百條恒河,每條恒河又有十粒沙,往下推……哎呀,這就是無窮無盡啊。
當然,恒河不只有十粒沙,數字說小,是好理解。把剛才這么多數量的寶貝,布施出去,得到的利益多不呢?按照因果法則,布施越多,利益越多啊,有舍有得嘛。須菩提當然要回答,那利益是大大的有啊。
佛陀就等他這一句:如果你練破相功和生心功夫,得到的利益,比你剛才說的那個多得多。而且呢,隨便你練那一個功夫都可以,比如只練“破相功”里面的“破四相”,只能“破相功”里的“破法相”,都可以。練“無所住而生心”的“生心功”,也行。不僅要練,還要傳播。因為傳播也是在練啊。
總之,懂了沒用,你們趕緊的!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