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很貴,
銀子嘩嘩流,心大把大把滴血~
但是,我對過去一年的旅行做了個財務分析后,
發現,在盤纏多寡上面,
好多時候自己都多慮了,
有好些省錢妙招,
可以讓旅行變得樂趣橫生↓↓↓
澳洲
統計工具:隨手記APP
統計單位:澳元
總支出:持“打工度假”簽證赴澳所需準備金+在澳所有花費
總收入:零散打工六個月的收入,包括墨爾本三個月黑工,不包括退稅+養老金。
改進:
①設置每月預算并進行消費模式的總結
②每筆消費以其動機作為參考原則,歸入大類
總結:
①房租與日常用品花費最多,尤其穩定地生活在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物價、消費需求激增。但未料想,總消費僅僅是Olympus新品微單套裝在boxing day價格的約5.7倍,而后者的功效將預測不到地長久發揮著。在住過的城市中,房租最高為墨爾本。
控制購物欲,不沖動消費,分清“想要”和“需要”,注重品質。
②學習進修:大出血主要在赴澳前所有的準備金額、Olympus微單、iphone SE上,提升自我,使得生活更為高效、有趣的產品和經歷,是必要花費。多虧有了Audrey和Justin的熱心幫忙,省卻筆記本損壞在愛麗斯泉的“巨額”修理費。
③行車交通:曾一度為沒有駕照和車頗為苦惱,甚至動了“回國考完駕照再回澳洲”的腦筋,在地大物博的澳洲土地,一個有自己車輛的背包客的確能行走萬里,同時也承擔著油耗、維修、處置等風險。澳洲一整年,坐過三次渡輪、兩次飛機、一次火車、一次叉車、多次公交車、多次旅伴的拼車,擁有過自己的小摩托和自行車,因我有限的經驗、時間和經濟能力,這樣一種組合方式的出行反而讓我得到了釋放。從日本回國也坐的輪船,果真對水有無與倫比的愛。
④食品酒水:不好零食、不喜外食、挑超市和市場里便宜的食材,看看自己的恩格爾系數還是挺欣慰的。
休閑娛樂:吃喝玩樂墨爾本花得多:小劇場、澳網、音樂劇、跟團游、藝術展……
⑤人情往來:其實給家人買禮物所占比重很低,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己太不注重這種形式化的伴手禮,但愿花心思動手去做,成就感和因他人喜悅而喜悅倍增。
⑥衣服飾品:流水表明,離開墨爾本,幾乎再也沒買過單價超過15刀的衣服,旅行在途,似乎更注重衣服本身的功能,其背后的意義少去琢磨,流連于慈善機構或是私人的二手店,沉醉于發現美物的小確幸。
⑦交通通訊和醫療保?。?/b>
套餐應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及時更改;
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不過度慌張,對醫療保險或當地醫療制度有防患于未然的了解,可省卻不少冤枉錢。
日本
統計工具:隨手記APP
統計單位:澳元
總支出:在日20天消費
(不包括澳洲赴日機票、簽證費、換宿網站費用共420澳元,包括購物+船票回國)
總結:
①在日旅行難以抵抗精美的物件、藥妝的誘惑;
②交通、住宿、飲食是大頭,
尤其是京都、東京這樣的大城市
一、提前預定,避開日本節假日
二、食物價格:餐廳外食>超市食材+自己做>集市食材+自己做
三、打工換宿:
省交通費和住宿費,注意警察:)(可選擇網站work away/helpx/wwoof)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