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鎖
那一年春節將至,生產隊分紅,即便上滿公分的農戶領到的錢也很是可憐。父親手里巴巴地捏著剛領回來的百十來元人民幣,盤算著如何才能細水長流到下一個分紅的日子,眉毛都擰在了一起。母親流著淚撕了布票,反正也沒錢買。凌亂的布票碎屑刺激了父親憤怒的神經,啪地一腳踢碎了暖壺,摔門而去。我恐懼地躲在姐姐身后,姐姐只比我大四歲,她也不敢靠近母親,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她流過淚。
奶奶常說,難過的日子好過的年,年只有那么幾天,咬咬牙就過去了,平常的日子卻是一天一天要挨下去的。然而對于某些老人來說,給孩子們一個具有儀式感的年還是必要的,鄰居家的任大娘就是這樣一個老人。
當時年紀太小,至于怎樣來到任大娘家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任大娘給了兩顆醉棗解饞,我就暫時把恐懼撂在了一邊。
大娘家里來了生人,是個投機倒把分子,窸窸窣窣的話語間,我聽出來了,他要收購大娘家的寶貝——銀鎖。
任大娘拿出一個土布包,小心翼翼地掀開,露出黑魆魆的一個東西,上面有云紋圖案,屋里光線不好,凸出的云紋泛著幽暗的光。大人們都去了院子里,我也跟出來,只見任大娘在墻角略微潮濕的土堆上蹭了幾下,那黑色的東西下端立刻呈現出美麗的銀色。
就這樣一個銀鎖換成了一張紅褐色的五元紙幣。任大娘舒了一口氣,大概覺得這個年可以過得略微舒心一點了。她說老祖宗留下來這物件就是為防著后人過不下去的時候能夠幫著度難關,眼下這不就是難關么。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手工銀飾的美麗,也是第一次見識銀作為硬通貨的作用。
2. 銀勺
芬蘭人樸實,也不太善于表達,但是對于銀的鐘情很像中國人。
正如中國的長輩喜歡給晚輩長命鎖一般,芬蘭的長輩對于晚輩也有一個常見的禮物品種,那就是銀勺子。
很多芬蘭孩子會從教父母那里,得到自己人生第一把銀勺子。而有的孩子每年生日會得到一把銀勺子禮物,十二歲的時候剛好湊夠一打。
據我觀察,很少有家庭在日常生活當中使用銀勺子作為餐具,或許有的家庭偶爾招待貴客用一次。而銀勺子真實的作用,是作為祝福的載體送人,另一個作用則是作為財富私藏,傳給下一代,以防不時之需。所以很多芬蘭家庭,儲物柜中有幾十把甚至上百把的銀勺子,其中不乏百歲以上的老勺子。
在芬蘭的高稅收高福利制度下,鮮有有銀勺履行過像中國銀鎖那樣的置換功能,它們靜靜地躺在櫥柜里年復一年,有的銀勺幾十年中,只有一次被人翻出來,那便是在清點遺產的時候。
在極簡主義風潮的影響下,一些人決定放棄這些銀勺,所以近些年二手市場突然出現了很多價格公道的美麗的銀勺子,多數銀勺子是830銀制成,打有瑞典紀年的標識,它們有的成套,有的單獨陳列,等待著有緣人的挑選。
白薇(音譯)是我以前的同事,今年兒子去部隊服役,她頓時有了很多的空余時間。為了討母親歡心,她決定親自動手為老太太做一件生日禮物,于是報了一個叫銀勺飾品班,用閑置的銀勺子做成了一個漂亮的手鏈,老太太果然很欣喜。
白薇說,勺子放在柜子里就是沒有用的東西,手鏈可以天天跟母親相伴,挺好的!
3. 銀勺飾品班
十年前,銀價三塊四毛錢人民幣左右,今天,銀價三塊一毛二。
不管是否考慮CPI的因素,銀鎖或者銀勺顯然都不具備守財的功能了。對于普通人來說,他們承載的精神價值明顯高于經濟價值。我兩個女兒都從長輩手里接受過銀鎖,卻沒有任何一位佩戴過一分鐘。
我的手里有一些銀勺子,決定學習白薇,把這些銀勺子變成日常用品,也報了這個銀勺飾品班。如若做不成好東西,就權當了解一個新的手藝也是好的。
這個班一共有12個名額,據說需要搶報,晚了就報不上,幸運地,我搶到了一個名額。
銀勺飾品班設在kappelimain koulu學校的一個手工金屬車間,這里白天歸學校,晚上和節假日歸教育局安排成年人的興趣班之用。先生說他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個車間,斑駁的設備儼然有歲月的痕跡,我不知道設備的名字,卻能夠想象這里有過孩子做手工頑皮的愉悅和成年人消磨時光的悠閑。
老師是來自波里(PORI)市的一個首飾設計師,親和美麗,每個注意事項都說兩遍,一遍芬蘭語一遍英語,我心下感激,因為這個班12個學員中有11個芬蘭人,顯然英語只為了照顧我一人。
老師帶來自家樹上結的一大筐蘋果,學員休息的時候可以抄來啃兩個。
這么小的一個班居然也有兩位認識的學員,可見小城之小名不虛傳。其中一位是要給弟弟做一枚碩大的戒指,去年他給父親做的勺子戒指受到了弟弟的青睞,非要姐姐再做一個同樣的。另一位則是老早就想好了,要給教女15歲成人禮做一個帶有十字架圖案的吊墜。
我糊里糊涂,沒有目標,隨手畫,隨手切,到時候出來什么算什么。
整整六個小時,大家忙忙呼呼,有的專注地咯吱咯吱地鋸勺子,有的在鋼臺子上用力咣咣當當地錘打造型,有的把銀片套在戒指棒上用膠錘叮叮咚咚輕輕擊打,有的拿著火槍呼呼地加熱,旁邊的那位呲啦一聲淬火了,剛啃完蘋果的那位姑娘則拿起來小銼嗤嗤地修形,隔壁電子設備間也沒有閑著,鉆眼兒的,砂輪布輪清潔的,還有拋光的……甚是熱鬧。
這里,我只能把自己做的小東西顯示出來,幼稚了些,看官莫笑。
做了兩枚這樣的戒指,都是使用勺把做的。
比較大面積的部分用得是勺子把,,打磨拋光鉆眼,弄彎之后跟另一個勺把裝飾部分連接在一起,加上鏤空銀球和軟鏈子,比其他幾個人氣好一點。
勺把的一部分,保留原有的紋路,用粗砂處理勺把頂端的部分,取得磨砂效果。
這可能是水平最差的一款了,小女兒的最愛,她就喜歡心形的東西。
上端做了凸凹處理,想表現一種煩躁,就像演唱會摔吉他一般的搖滾情緒,切下近日月的形狀,圓形送走用在手鏈上,近月形的部分做了扭曲處理,掛在這上面,日月永不見。
燥!
中規中矩,珍珠靜靜地躺在里面,就像待宰羔羊,貝殼圖案的銀勺頭默默陪伴。
做完后,我發現自己居然喜歡上了銀子。
在貴金屬中,銀恐怕是最親民的。延展性好,即便沒有豪華的工具,也可以做出來漂亮的銀飾。它可以粗獷也可以細膩,可以庸俗也可以傳遞一個家庭的文化血脈。它看見過了中國人如何憑借智慧把幾只蟲子幾片葉子幾把高嶺土變成高級的絲綢茶葉和瓷器,把中國從一個貧銀國變成一個銀子大國,也清楚西班牙怎樣把銀子從美洲運到歐洲。它熱情參與經濟活動,也冷眼旁觀歷史變遷。
卸下貨幣的外衣,銀子作為手工材質,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