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人生茫茫里,我總覺得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那個《娜娜》里與自己極盡相似的“她”吧。世界里的另一個我,與自己情投意合卻又自慚形愧的那個我,亦或是相見恨晚而又極度反差的那個我。
只有求得不謀而合的相遇,才會幸運得到反思自己的過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現彼此間無盡的相似,才有著追悔莫及想要趕超對方的動力;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當自己真正見識到“優秀的人”,見識到了他們的光芒之后,就再也不想過回從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了。
今天的我,在身兼無冕之王記者的身份上,也是因采訪到了數位優秀的學生代表,享受在暢聊的歡談中幻化精靈走進故事森林的徜徉,感受著他們身上閃光點的沐浴,方才覺得自己在追《三生三生》的這段沒有更文的日子是多么自慚形愧,便更加懊悔起來,想著還是把這些本該屬于我們的優秀能量共享為好,以此多少得以反省遲早都是不為過的好心事。
1.
從她推門走進我的那一刻,我就覺得那個簡歷上寫滿三頁豐富實習經歷的姑娘,是她,準沒錯。
我沒有顧得上整理手頭的采訪資料,雙眼便仔細的打量起她來。纖瘦的身材,一件白色閃著七彩珠光頗顯青春靚麗的外套下,拉鏈沒有拉上去的地方都能看到明顯的鎖骨。鵝蛋臉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一雙眼睛甚是真誠,五官清秀,看久了是舒服的。
沒有見到本人前,我早已透過簡歷便感受到了她那份沉甸甸的經歷和收獲,而她這剛一坐下的謙遜和自然,更讓我頗有好感的對待下面的采訪了。
開門見山的,我從我好奇和稱嘆的簡歷入手——她的經歷豐富,尤其是在大學的這兩年,四個寒暑假拿來進入社會實習的就有三個,均與專業相關的經驗作品就拿過多次省內大獎,還有數部被電視臺播放,說道這些她也是滔滔不絕,喜怒哀樂便在我面前表露無遺,緊張感也所剩無幾。我也逐漸從她的語言中理解到她的一絲興奮和激動,或許在她的意義中,那些經歷早已不再是冷冰冰的獎杯獎狀,而是幻化做那些記憶猶新而溫暖無比的回憶了。
之間我們圍繞寫作、公眾號、旅游的興趣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鐘頭,身邊的學妹們還在不停筆的記錄談話內容。方才醒來,感覺在優秀的人面前自己雖不是極為渺小的那位,但也是不自覺的將自己拿來對比,種種方覺得如沐春風,相見恨晚了。
2.
若說《娜娜》這部電影對我如此印象深刻,還得是源于每次看完都會想起的一位舊友,年月日生的與我一樣,性格上卻是天壤之別。
同為金牛座的我們,內斂老實,經常歡喜假正經。我們愛好相反,我偏文藝的靜態,而她卻是偏藝術的狂野。
她喜歡驚悚和現實,從多少與她的聯系中得知她深得藝術的熏陶,獨愛行為藝術的觀摩和繪畫。在北方的本科里發揮著自己與家庭與生俱來的藝術細胞,不僅輕松過了四級,還打算著繼續深造考研直到圓了自己北電的藝術夢。
說來,這還是一段初中僅僅兩年的友誼,若不是心靈曾發生過碰撞,又怎會在我心中印象深刻的就連六七年之久后的今天提起后還會莫名的歡喜。
這一路上,優秀的人,來來回回,在你跌跌撞撞的生活里帶來生機,你理應感謝他們贈與你的歡喜,非但不空,還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