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把寫作當作自己的一個業余愛好、一個志向,或不是一個英明決擇;這涉及的太多,不僅僅是有時一坐幾小時,苦思冥想,不得其要,枯燥煩悶。
寫作是個慢功夫,不顯山不露水,它不象搖獎、也不似做一個及時的任務,立時見效,也不象到健身房,最多一個月,就顯出肌肉的挺拔來;更加不靠譜的是,你或許一輩子都不能達到指望的結果。
文字的世界,也是個頂尖人才最集中的地方,這里大咖云集。如果你參加一個寫作班,你會發現,這里一是年輕人多,基本都是專科出身,而且正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比如文秘、獨立撰稿人、編輯 ......;其次,即使年紀稍大些,也大多是中文系出身,或者中學時代就發表過文章,有文學夢;或即使半路出家,有的也要自己去拿個“文學”專業的自學文憑。
更重要的是,有部分同學都已出過書了,也屬知名文化人士了;也有部分已寫過很多作品。還有一點,優秀也是一種習慣,人家比你還拼,花的時間比你還長。
我在寫作群中,見過一位老師,是鍵盤控,家里買了幾個藍牙鍵盤,無論坐在哪里,伸手都可以寫作。他說得好:“人是懶骨頭,又是窩囊廢,只有不斷地提供便利性(玄乎一點叫可供性),才能讓自己增加輸出的動力。”所以你在這方面想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績,實際是很難。
寫作還不僅僅困擾在上面。有時還有其他更多的煩思雜緒。在寫不出東西時,你會疑惑自己是不是這塊料、是否有方面的天賦;在工作繁忙時,你的思想會不斷的掙扎,堅持還是不堅持;另外,你的身體還總會出現不適,比如眼睛發干、發紅;頸椎僵硬;腰間盤酸痛......我最近發現自己的屁股就長出疙瘩來。
在寫作群堅持了兩個月,每天打卡寫作后,我們自己組織了群,但堅持的力量真的比在寫作班里遜色了很多。如果真正按群規,留下來的人,基本都是專業型的。或是進入專業狀態,堅持就容易了。
有時候,我的思維會無意識總結寫作班的同學,我大致可把他(她)們分成三類:一類是專業型(基本成型),有自己的套路與模式,有自己的寫作方向;一類是綜合型(可能還未找到方向),什么都寫,什么都看;一類是還不確定自己是否要在這條路上走。我大概是在不確定型與綜合型之間的某一段。
實際上,我是常常懷疑自己的,非專業出身,中專金融畢業;年紀又如此之大,在群中都是大叔級;過往的人生又不注重讀書,又沒有非凡的閱歷(有時想到群中的幾個妹妹,不是國外留學,就是常在國外工作,比如翻譯,......真是高大上啊!)現在突然心血來潮,要做起“寫作”來,或是一種自不量力、準備撞墻的行為。
我有時也會想,我總有這種不知死活的勇氣,大概來自高中的那段住校學習經歷吧。那時受了高一終考四門掛紅、總分全班倒數第二的打擊;進入高二后,一門心思用功:上課認真聽、下課整理筆記、午飯晚飯前再整理上下午重難點,晚習認真做題,回宿舍大腦就開始回顧一天所獲,每天都在回放“電影”中入眠。結果期中考試,就進入班級前三名。也給了我一個伴隨一生的印象:只要用心去做,沒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好在我自己實在沒有什么功利用心,也沒想過寫的東西要去發表、要去獲得一些什么;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實開心、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人性人心是美好的、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大概是我目前寫作的全部意義了!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