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共修論語》學習打卡記錄3
直木? 20211129學習? 打卡3
《先進篇》
第一章節
原文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精 華 解 讀
南容三復白圭:找到你的人生格言
人生格言的意義在于指導人生方向,調整你的行為,在困難或者迷惘時為你照亮前進的道路。人生格言并不用多,可能有一句就夠了。南容選擇的是《詩經》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它可以幫助南容養成慎言的好習慣。在學習《論語》的過程當中,你大概也掌握了很多名言警句。如果你能從中挑選一句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為自己加油鼓勁,這也是學習《論語》的意義之一。
推薦你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思維的囚徒》
原 句 譯 文
11.6 南容把“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幾句詩反復誦讀,孔子便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課 后 思 考
你在《論語》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格言了嗎?快來評論區寫下你的人生格言吧!
直木學習心得:
1.白圭之玷,尚可磨也,司言之玷,不可為也。俗話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增廣賢文中曾經提到: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
甚至還有具體的案例:
有一個刑期中的囚犯,在服勞役修路時,撿到1000元錢,他立即把錢交給監管警察。意想不到的是,對方卻滿臉鄙夷地對他說:“拿自己的錢變著花樣來討好,企圖找資本減刑,你另來這一套!”囚犯心灰意冷,心想這世上沒人相信自己了。晚上,他越獄了。在逃途中,他大肆搶劫,并登上開往邊境的火車。
火車太擠,他只得站在廁所門口。此時,有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如廁,關門時發現門扣壞了,她很有禮貌地對他說:“先生,你能為我把門嗎?”他一愣,看到姑娘那純潔無邪的臉,他莊重地點了點頭。他像一位忠誠的衛士,把守著門。就因為姑娘這句話,他突然改變了主意。在下一站,他下車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當然,我們自己可以控制自己說美好的語言,善意地對待別人,不去傷害別人,但無法保證別人不會用傷害的話語來對待我們。所以當我們面對傷害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忽然想到周潤發的例子。
有一個青年因貧困輟學,不得已去酒店當了服務生。一天,他給某富商清洗一輛超豪華的勞斯萊斯轎車,因打開車門摸了那晶亮的方向盤,便遭到酒店領班的惡毒訓斥:“干什么?你這種人下輩子也休想坐上勞斯萊斯!”就是這句輕蔑的訓斥,深深地刺傷了服務生的心,他暗暗發誓:這輩子我一定要擁有一輛勞斯萊斯!
此后,經過若干年的奮斗,這位給人擦車的服務生成了香港影視界的頭號明星,他竟一口氣買下五輛轎車,其中一輛就是勞斯萊斯。他駕車來到當年那家酒店,見此,那個已被降為雜役的領班羞愧難當。因人家一句惡語的羞辱而拼搏終至功成名就的這位年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影視巨星周潤發。
所以面對別人的詆毀或者惡言相向,我們可以選擇對待這句話的態度。
是相信自己,并將此成為我們奮斗的動力?還是傷害自己,讓傷害我們的語言,像一把刀子一樣,不斷的在我們身上拔出來看看回味一下,再插回去。
怎樣對待,我們是有選擇權利的。
2.學習論語之時恰逢我開始覺醒,啟航再次以學生的心態來學習,所以論語中我現在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對于知識的追求和學習是無止境的,我們惟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樂于去學習分享知識,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利用知識的力量,改變我們自己的生命和生活。
愿我們與世界,溫柔相待!
第二章節
原文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精 華 解 讀
有顏回者好學:孔子為什么對顏回念念不忘?
在《雍也》篇當中,我們講過和本章非常相似也更加詳細的章節,其中解釋了孔子夸贊顏回好學的原因,那就是“不遷怒,不貳過”。顏回在遇到問題時,總是會先“求諸于己”,多思考自己的錯誤和改進方向,而不是遷怒于他人,只有這樣才會避免重復犯錯。孔子說顏回短命,是因為顏回在四十出頭時就去世了,走在孔子之前。孔子失去了心目中的衣缽傳人,悲痛不已,這才對顏回念念不忘。
推薦你讀《思辨與立場》
原 句 譯 文
11.7季康子問:“你的哪個學生比較好學呢?” 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可惜他短命早逝,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人了。”
課 后 思 考
孔子總是夸贊顏回好學,你覺得還有哪些原因呢?快來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吧!
直木學習心得:
1.顏回勤奮好學,顏回不遷怒不貳過,顏回善于思考,顏回不違如愚,顏回在孔子的眼里幾近完美的存在。
顏回比孔子小30歲,但顏回英年早逝,40歲的年紀就先孔子而去了。顏回的去世對于孔子的打擊是致命的。
如果說人生能遇上像孔子這樣的老師是一種無上的幸運,那么人生能遇上像顏回這樣的學生也是一種別致的幸福。
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有時就像醫生與患者一樣,是相互成就、相互促進的。
2.不遷怒不貳過是一種遞進關系而非并列關系,人生只有做到不遷怒,才可以做到不貳過。
有的時候父母責備自己的孩子,沖自己的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自己無法平復自己的情緒。所以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借機釋放在孩子身上。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致命的。輕則讓孩子感受不到無條件的愛,重則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懷疑甚至抑郁。
而人只會為一件事發脾氣,那就是自己感到無能為力的事情,也就是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這種事情時常會引發人們的憤怒情緒,導致人們情緒失控。
甚至很多人會在情緒爆發時,用提高聲音的分貝來彰顯自己是正確的一方,這也是一種無法控制情緒最直觀的體現。
所以想要控制好我們的情緒,就要學會善待我們的情緒。并且了解我們情緒不好的來源,及時進行控制和糾正。只有我們有意識的去對待我們的情緒,那么我們就有機會及時的調整。避免對身邊的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也可以讓自己時常生活于愉悅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