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論語」11.6-7:南宮適三復白圭,顏子淵敏而好學

「先進篇第十一」6-7

【原文】

6?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7?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譯文】

6 南容反復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7 季康子問:“您的學生中誰好學?”孔子答道:“有個叫顏回的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就沒有(那樣好學的)了。”

【注釋】

“南容”,姓南宮,名適(音“括”),字子容。孔子的學生。通常稱他為“南容”。

“三復”,反復誦讀。“三”非確指三數,而是指多次。類似用法如“三思”。

“白圭”,指《詩經·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兄之子”,兄長的女兒,即侄女。“子”在古時兼指兒和女,后來才專指兒子。

“妻”,此處用作動詞,音“氣”,意為“嫁之為妻”或“娶之為妻”。此處是指“嫁之為妻”。

“季康子”,姬姓,季氏,名肥。謚康,史稱“季康子”。魯國正卿,季氏宗主,三桓之首。

“顏回”,孔子最欣賞的學生。前文已有介紹。

“亡”,音義皆同“無”。

【評析】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是《詩經·大雅》中的“抑”篇。“白圭”,是古時用白玉制成的一種禮器;“玷”,是白玉上面的斑點,也用來比喻人的缺點、過失。整篇詩的意思是說:白玉微瑕,尚可磨滅;言語之失,無可挽回。南容常以這四句詩自警,其言語之慎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孔子也并非僅憑“三復白圭”之舉就把侄女嫁給了南容。實際上,孔子對南容非常了解,也很賞識。在《論語·公冶長篇》第二章中,孔子評價南容道:“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南容在邦有道時,有德才堪被任用,能造福國家百姓。此足見其賢;在邦無道時,有辦法全身自保,而不作無謂犧牲。此足見其智。孔子因此將侄女嫁給南容,實可謂所托得人。

《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中說南容“獨居思仁,公言言義”。可見儒家所謂的“慎言”,并非是為求自保而三緘其口的不敢言,而是不說假話、大話、空話,是不以言語傷人,是不以口舌作惡。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若見義不言,哪里還算得上孔子門生、儒家弟子?這一點,是學習儒家經典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魯哀公二年時,季康子接替其父,成為魯國正卿。此時孔子周游列國已有三年。當時魯國公室衰弱,公權被以季氏為首的三桓侵奪。哀公十一年時,齊國入侵魯國,三桓的其它兩家怨季氏專權,不肯聽季康子的號令共同御齊。孔子的弟子冉有時任季康子家宰,帥左師擊退了齊人,并借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周游列國十四年的孔子。

孔子回歸魯國后,魯哀公和季康子就為政與用人的問題與孔子有過多次交談。兩人均知孔門弟子中藏龍臥虎,都想引為己用,甚至不約而同地問了“弟子孰為好學”這個同樣的問題。之所以求才要問“好學”,是因為人才由好學而來。孔子給哀公的回答是:“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而孔子給季康子的回答則簡略得多,只說:“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這兩個回答詳略有別,歷來對此有不同的解讀,但均難確證。或許孔子只是同情哀公的遭遇,而不滿季氏的濫權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學 而 篇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誠2018閱讀 5,354評論 1 16
  • 源代碼: https://github.com/XLsn0wKit/BarChart
    XLsn0w閱讀 383評論 0 1
  • 馳騁于文字之樂 縱橫于詩書之趣 得心之安寧于此 笑談世間眾生相 浮塵煙云皆須臾 唯留心間相思長 寄蜉蝣于天地中 渺...
    三者山的雨彐閱讀 194評論 1 3
  • 文,墨染書香 把秋葉疊成紙鶴 串成串串風鈴 掛在高高的胡楊樹上 如叮叮咚咚的蝴蝶琴 傳誦著天賴余音 把時光編成花環...
    海洋的筆閱讀 24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