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皎潔月光下的朝圣路目錄 - 簡書
【上一章】連載 ▎皎潔月光下的朝圣路(十四):怡情帕邦喀(三) - 簡書
“想問天你在哪里?”站在帕邦喀宮門口腦海冒出的一句歌詞,或許原歌曲表達的不是這樣一個意思,這個地方,看著藍天,突然有種想跟天對話的沖動。
帕邦喀宮被譽為拉薩第一宮,先有帕邦喀宮,然后才有拉薩城大昭寺。相傳當年建造大昭寺的時候,經常白天建晚上無緣無故就塌了。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算出是西藏地形如魔女仰臥,有諸惡風水。于是當時吐蕃的國王松贊干布建造了帕邦喀宮把妖怪給鎮壓住。
值得一提,這里是藏文的發源地。藏文創始人吞彌·桑布扎曾在帕邦喀宮閉門專研三年,以梵文字母為藍本,結合吐蕃語言實際,創造藏文字。至今宮殿里面,還保存著吞彌?桑布扎親手書寫的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這幾個字我們有幸是看見了,用玻璃框護藏著。但里面的大師示意不能拍照,我們也表示尊重。
突然被觸動了一下,四大文明古國,文化能延續至今未曾間斷碩果僅存的只有中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文字被保存下來了。
四大文明古國都曾孕育出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統,埃及有象形文字,蘇美爾有楔形文字,哈拉巴同樣有印章文字。
古巴比倫文化因為戰爭不斷,加上區域內自然環境變差、馬其頓人入侵等原因早早退出歷史舞臺。
古埃及被波斯入侵,愷撒大帝攻占埃及時,一把火將亞歷山大城圖書館化為灰燼,四百多年后,西奧都西斯一世又拆毀了大部分神廟,并趕散了所有還懂一點古埃及文字的祭司,使其文化急劇衰退。能真正讀解古埃及文,也是近年的事情。
古印度因為文字被識別能力的缺失,就連在公元前1500就神秘衰落的原因都是個謎。
文字是文化的基石,在古代,文字缺失就意味著消亡。
在中國漢藏語系諸語中,藏文作為的歷史長度、文獻豐富程度都僅次于漢文的文字,在歷史洪流中保存至今,依舊綻放著絢麗的色彩,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著獨特作用。
身處其文字發源地,心里感謝前人對文化的作出的貢獻。
然而面對著帕邦喀,卻發現一切都很陌生。
來西藏前我覺得我能靠近佛,但當我深處佛教庭院之間,面對各種佛教符號,自己卻像掉進了迷宮,不知道哪里是哪里。
我發現我對佛原來是這般的一無所知。我察覺到我與佛的距離未曾這般的遙遠。
我不知道他的歷史、分不清他的宗派、未曾遵守他的教規。
我曾嘗試閱讀佛家經典,來體會佛教的奧秘,卻參悟不透,我曾置身梵音縈繞之境,試圖尋找一片安寧,心卻是不曾平伏。
我終究只是一個過路的凡人。到來過,離開后卻無從尋找痕跡。
要想知道你跟一個人的距離,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近他。走到最后,你會發現,是距離給了你答案,而不是答案告訴了你距離。
墜入凡塵的感覺卻是很好,跟著女王到處跑,看她興高采烈的模樣,這何嘗不就是我的世界?腦海中想起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有些人天生就是一個悲劇,他只是用詩句把這個悲劇包裝得很美好,但悲劇終究還是悲劇。
還是讓我做一個快樂的凡夫俗子吧。
這里的動物都很有愛,半路一座建筑窗戶邊站著一只傲嬌的大灰貓,誰知阿力一伸手去摸一摸它,就被撩得不要不要的。還有一只小黑牛,看見我們手中的零食,竟然跑到我們這邊撐零食吃。
格?;ㄊ沁@片大地最美的點綴,藏語中“格桑”是“美好時光”或者“幸福”的意思,遍野綠野被或紫色或白色的幸福之花點綴,讓人感覺不到哀愁。
經歷了多少災難,帕邦喀宮依舊矗立在巨石上。巷子的盡頭,傳來喇嘛念經呢喃,間雜清脆敲打銅器的聲音,他們在跟佛祖對話。我爬上了一塊大石頭,和女王并排而坐,愜意的腳尖碰著腳尖,俯瞰著山下的一切一切。
平行的兩種世界這一刻找到了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