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那些不以為然的東西,竟是如此的珍貴。——題記
比趙州橋更美的是龍腦橋
小學課本里的趙州橋,一直定格在中國好幾代人的腦海中,天南海北,大人小孩,無人不曉。我曾到過河北,就專程去并花了20元門票看了著名的趙州橋。在1400多年前的節約石料又非常雄偉的橋,它的看點主要是堅固。
但吸引我眼球的是趙州橋的橋面兩側面的欄板,欄板上有交叉纏繞的兩條蛟龍戲水的平面浮雕。這些圖案給雄偉的橋增添了藝術美,讓橋輕盈起來。圖案上的 “龍”我似曾相識,不,又似乎大不同。家鄉那些有“龍”的橋立刻浮現在我腦海中。
我想念家鄉的龍橋了,它的美,甚至勝過遠近聞名的趙州橋。
離開河北,我的第一站是回老家——四川瀘縣。我回家看看,久違的故鄉的第一“龍”橋——龍腦橋。
它還站在偏僻的田野邊,橋墩青砂石甚至有些泛紅,訴說著六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橋墩上是什么在騰躍而起翻江倒海?——是“龍”——整個橋墩就是一個個“龍”的造型,在朝暉中吞吐河水。每當漲水水及橋面的時候,只顯露出龍頭和淺尾,高昂的龍頭傲然昂首迎水而上,吞吐日月氣宇軒昂。想來趙州橋的龍是位于欄板上,而家鄉龍腦橋的龍卻在橋墩里,龍和大橋墩是同一整塊大石頭;趙州橋的龍僅僅是淺浮雕,家鄉的龍腦橋的龍卻是深深的橋身。
走近細細品鑒我熟悉又陌生的四條龍,龍眼怒睜龍角崢嶸、龍髯飄逸流云卷曲、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更神奇的是龍口中都還有鏤空雕刻的重達30多公斤、可滾動自如石“寶珠”,歷時600年仍然取不出來。每當波濤沖擊龍頭灌入龍嘴,這龍口中圓滾的巨石就會飛速旋轉呼呼作響,猶如龍王潛出向天咆哮。
我不由追問此橋何有雍容華貴的皇家氣象?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又何在?此橋建于明朝,《瀘縣志》曾有建文帝到附近的天興鎮上建佛寺的記載。難道這鄉野阡陌中真有真龍天子的隱居?或者是人們為了增加橋的傳奇而附加色彩?世事變化滄海桑田,無論是否有建文帝的到來,龍腦橋都在那里,威武雄壯精美絕倫。它甚至竟還驚動了后來國事繁忙的乾隆皇帝。乾隆43年,他命欽差千里迢迢趕到瀘縣,帶來他的上諭:“欽命永寧道瀘州以北九十華里九曲河龍腦橋予以保護。”
龍腦橋除了四條仰天長嘯的巨龍外,還有一頭神態自若的象,兩頭張口怒目的麒麟和一只雄姿勃勃的獅子。橋的上側露頭,下側現尾,張牙伏爪,依次排列,氣勢磅礴。
在山野里,在水田邊,龍所在的地方,秦漢唐宋圓石雕的粗獷大氣撲面而來,明清細膩寫實的精致也裊裊升起。說實話,趙州橋很堅固,龍腦橋不僅堅固,還很美。趙州橋的裝飾比之龍腦橋的裝飾,正像是黃犬之與駱駝,小巫之與大巫。
比龍腦橋更震撼的是龍橋群
我就出生在一個小山村,那里溪流很多,三五里就有一座石墩石梁橋,我打小在無數的龍橋上經過。
我上小學時的每個暑假,都在雕有兩條龍的雙龍橋上洗全家的衣服,聊民間的故事,那時的小姑娘們是多么的膽大和無知啊,我們還用腳踏在龍頭上,狠狠地踩,證明自己有腳踏蛟龍的能力。如今想起整個人類的渺小,自己更是螻蟻微塵,也是羞紅了臉。那些一起洗衣服的小伙伴們早已分散在天涯海角,有的好幾年都沒能聚集見上一面;就算見上一面,也因拖家帶口,再也尋不回原來的簡簡單單來去自如了。但那些關于龍橋的記憶,緊緊地將我們的心聯結在一起。
這樣的龍橋在鄉野田頭隱藏著170多座,其中47座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龍橋橋身最長的有百米,最短的僅1米左右;雕龍最多的有6條,最少的僅有1條;雕的龍模樣有的威猛,有的憨直。他們的存在和組合,實在震撼人心,它們被稱為中國唯一的“明清龍橋文化群”。
家鄉的龍橋太多,以致于以前很不以為然,以為天下的橋都是有“龍”的模樣。如今看來,這些龍橋都非同一般,正如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羅哲文所說:“瀘縣龍橋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不僅獨步巴蜀,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
比龍橋群更神秘的是舞龍
如果說山野中的龍橋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建筑奇葩,那家鄉人舞龍的活動就是原始而神秘的民俗儀式和精神信仰。
每年我們都盼望著正月十五元宵和二月二龍抬頭的到來,因為那時就有出色的舞龍表演。有農耕氣息最濃的水車龍,有原始野性的草龍,還有明末開創的曾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的雨壇彩龍------神奇的 “飛龍出洞”、驚險的“二龍奪寶”、高貴的 “太子騎龍”、連貫的“神龍擺尾”“黃龍翻滾” ------每一招每一式,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千百年來老百姓對龍的想象。
龍是中國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圖騰,是一種文化象征符號。龍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神物,它可以鎮水、求雨。說來也奇怪,有著龍橋的家鄉,總是十里八鄉風調雨順,年年好收成。我想家鄉的人們在橋墩上雕巨石龍,既是為了穩固橋,又表達了祈求神龍興云播雨、農作物生長茂盛的愿望,也在厚重雄偉的靜態中以強烈的龍的動感彰顯了藝術的美,也襯映出龍的傳人——中華民族力爭上游勇敢無畏、智慧明達的民族精神。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仿佛一個回眸,龍在眼前。我一路前行走過許多橋,卻再也沒有見過雕龍的一大群群龍橋;我看過無數橋面的小墩子上打磨得整齊劃一的小獅子或龍,卻再也沒有見到純手工制作的橋墩龍。最美的風景,原來就在老家,就在田野邊——西南龍國——四川瀘縣。
年輕的朋友,也許你在上海走過被譽為“世界第一鋼拱橋“盧浦大橋,也在重慶遠眺過公路輕軌兩用的橘紅色的“飛虹”菜園壩長江大橋------但你一定沒有在一個鄉野阡陌處見過世界上最樸素又最有藝術性的龍橋群。走,神秘龍王國那么大,我帶你去看看。
說不定你在路邊碰上一個瀘縣人,聽說你要去看橋,他會說:
“咦,我們家田頭就有座雕龍的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