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行一個詞,叫“窮忙”。因為追求太多,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折騰的忙碌中,由此產生的反應是人們對于“計劃”的重視,既然事有輕重緩急,在行為前做好準備,謀劃好先后次序,就可以從很大的程度上去改變這種窮于奔忙的困境。雖然沒有被窮忙困擾過,但我一直以來就很注重去計劃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有準備的人不僅能夠有條有紊,即使是碰上變化也能游刃有余,但最近,我卻發現這看上去很美的習慣,其實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情緒。
計劃有時候關乎情緒。
試想這樣的一天:一夜的值班過后,我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做起了我今天的計劃,將一天的行程計劃的妥妥當當,即使是有突發事件出現我也預留了適當的時間,然后滿心歡喜的從九點鐘開始履行這份計劃。然后,“毫無意外”的,我接到了單位加班的電話,時間是在晚飯時間的19點,此刻我正與就不見面的老同學在餐桌上賣力的寒暄,當然,這種情況我已經料到,所以當初聚會的地點選擇了離單位不遠的飯館,只需步行十分鐘我就可以從餐桌轉移至辦公桌邊,離開的理由也早已在聚會開始之前和同學們說好,無非是一些“年關將至,加班是家常便飯”之類的話,慶幸的是他們都是一群通情達理的好伙伴,一切都這么完美,在不失感情的基礎上也能令領導滿意。這樣一想,計劃真是個好東西。
但是人真的不是這么好打發的生物,尤其是對自己。
在接到電話的那一刻,什么計劃的完美和預料之內的得意都沒有如約而至,瞬間襲來的是興致高昂中的一盆冷水,寒刺骨,郁悶至極。也許事先我能理性的做出謀劃,但自己卻無法控制自己不在情緒的陪伴下度過同樣理性的一天,當意外而至,處在當下的人很難不被情緒左右,在那樣一種情緒的大起大落之下回歸工作,怎么能如計劃中的完美無瑕?相反的,等待著我的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挫折。
而越是縝密的計劃越是容易影響情緒,因為縝密的背后是對未知的自信,而這種自信才是情緒調整的大敵。一切看上去如此美麗,美麗到自己都無法相信。
計劃的適度,其實是在為情緒的調整留出空間,未知的下一刻,始終需要我們且行且看。而在意料之外的事件來到之時,調整情緒又是另一番技能,但這種“余地”能夠給予調整更多的便利。
其實,何必計劃得如此周密,我們無法一直靠著過去的眼光去度過未來的日子,索性將更多的空間留給未知的下一秒,那或許是一種進步,最起碼,這其中充滿著未知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