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笨笨一起”養生共讀《飲食滋味》第一天:
開篇:通過作者對飲食滋味的了解源自于家庭影響,有兒時看心靈手巧的姥姥發豆芽,有學習炒菜得益于愛吃會做的父親,有學醫啟蒙于中醫母親把中醫養生理論和理念一直貫穿在生活實踐中,這就是我們永遠記憶中的美食的味道、家的味道、愛的味道,這種“味道”會代代相傳,有時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了解飲食滋味就是一個好的開始,飲食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也有一個“忽略→注意→重視→極度重視→非強調不可”的認識過程,讓我們跟著《飲食滋味》共讀營一起學會吃、學會做,提升食療養生的知識,為自己造福、為家人造福。
《第一章》:講述了中西方營養學的最大區別,中醫”以人為本“,而西醫”以食物為本“。告訴我們”營“和”養“的區別,”滋“和”味“是什么,營養要以本能的需要為基礎,吃什么不重要,什么時候饑了、餓了、饞了很重要。
在物資匱乏的過去,我們的飲食是非常健康的,如今科技和生產發達,輔天蓋地的美食,反季節的食物,過度加工的食物,我們因為控制不住誘惑,反而吃出了毛病,身體出現了各種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舌苔、唾液、味覺的變化,去覺察到身體出現的狀況,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調養。我們要吃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跟隨四季變化的產物來補充能量,能夠跟天地的節奏同步,順時而食,健康飲食,這樣我們就不會活得太累。
人必須先愛自己,自己健康了,才能有能力更好地愛別人!
順時而食,四季飲食推薦:
春季——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少吃肉,少吃酸,不吃水果
夏季——易出汗,注意補充鹽分和一些血肉之品,少吃或不吃冰鎮、寒涼之食
秋季——可食用梨、蘋果或者果汁來滋陰、潤燥
冬季——吃一些有根須的食物,如:土豆、紅薯、蘿卜等,還有干菜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