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從孩子眼中,看到了一個失敗的自己

我管不好孩子……


?

總有人問我,你懂那么多育兒知識,寶寶一定很乖吧?

其實這句話有三處誤解:

1、我只是在學習,談不上懂嗚嗚。

2、我學習的原因,恰恰是有個不省心的娃呀!

3、學會了理論知識,并不代表我用得有效……

所以,在三年多的養兒時間里,網上那些文章中,父母會遇到的問題,我都遇到過;作者們竭盡全力勸父母們不要犯的錯誤,我也沒有落下多少。

這段時間,我又和很多爸爸媽媽一樣,正在為孩子總愛和父母反著干發愁。凡是遇到和“熊孩子”、“叛逆期”等相關的文章,都要點進去看看。

看的時候覺得醍醐灌頂,躍躍欲試。但真正遇到孩子耍賴的當頭,基本上還是忍耐、發火、后悔三部曲。

直到上周,在的一堂心理咨詢的課上,老師分享案例時提到的一句話,真正讓我發生了改變。

?

先讓我們一起來回憶。

在寶貝不愿意分享、讓父母覺得尷尬的時候……

在他們看電視、玩玩具,就是不來吃飯的時候……

在你各種趕時間、孩子卻各種耍賴的時候……

師曰:你的反應,取決于在孩子哭鬧時,看到了什么樣的自己?是聰明、有辦法的媽媽,還是愚蠢、手足無措的媽媽。

如果,我們在其中看到的自己是一個有辦法的父母,我們一定不會生氣。

因為,有辦法的父母會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方法去管教孩子,只有手足無措的父母才會用暴力或冷漠代替教育。

我還很幸運的是,開學后,女兒在幼兒園交了一個好朋友,叫芊芊。

芊芊和我們住在一個小區,她的媽媽給了我更多的啟示。

芊芊的媽媽個子小小的,聲音也小小的,非常溫柔。

女兒每天晚飯后都要拖著我去找芊芊玩。過程中,每一次芊芊任性的時候,芊芊媽媽都用溫柔的聲音輕喚她的名字,即使孩子繼續不聽話,也仍然面帶微笑,按照她自己的節奏與孩子溝通。

每一次到最后,芊芊都會如媽媽所愿表現。

?

我是一個成功的媽媽!

這不是口號,而是信念。

有了這個信念之后,我們用的方法是“對”是“錯”,不再重要。

最重要的是,在面對別人嘴里的“熊孩子”時(反正,私底下,我是不會承認自己的寶貝是熊孩子的),我們不再手足無措、不再抓緊腳趾、不再需要咬緊牙關把忍耐當做接納。

我們只有接納了自己,才能真正接納孩子。

我們只有明白,孩子的“不聽話”,不是我們的錯,而是成長的必經,才能放下憤怒。因為這份憤怒,其實是針對那個無能的父母。只是,我們總不能自己對自己發火吧,只好把憤怒轉給了孩子。

我們只有相信孩子可以變好,相信自己可以幫助孩子變好,才能成為那個最了解孩子的父母,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寶貝交流的方式。其實每次你感嘆這個孩子管不了的時候,潛臺詞是我管不了這個孩子。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芊芊媽媽,她最喜歡說話的是:芊芊,媽媽有點看不懂了哦!你愿意做讓我們大家都開心的事嗎?

天啊!這么簡單嗎?

是的,就這么簡單。但是對你的孩子不管用。

因為芊芊媽媽在接納了孩子、放下了憤怒、相信了自己以后,已經和芊芊達成了默契,找到了最適合的方式。

?

我以前常常很激進,在實踐某一個理論時,總是非此不可。

理論說不能打罵孩子,我就在發飆后懊惱、焦慮不已;

理論說不用阻止孩子看電視,看夠了自己就不看了,我就憋著一口氣陪她看動畫片;

理論說的東西,總是讓我憋出內傷,或者讓我失去理性。

其實想想,我不過是在孩子的眼中,看到了一個失敗的母親。

最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每每我想要閉眼不管“隨便你”的時候,每每我想要說“你這孩子怎么又這樣”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你可是一個成功的媽媽哦!

我居然可以馬上想到一種方法,找到一個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不管對錯怎樣、結果如何,我首先控制了自己的情緒。

我的平和之下不再壓著一股氣,我的情緒不再被孩子左右,而是反過來引導孩子的情緒。

而且,百分之八九十情況下,孩子的選擇和表現,都讓我滿意。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學講投射,認為人與人的交往,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相互的投射。

我投射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母親,孩子也投射給我一個棒棒噠的寶貝。

媽媽我愛你!


其實這句話不僅僅適用于育兒。

親密關系,職場行走,朋友交往,商界沉浮,無處不在。

與每一個可愛的你分享。


PS1:這是最近給我的育兒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的三句話之一,另外兩句,敬請期待。

PS2:光是一句話,雖然神奇,但魔力有限。我正在探索和總結一些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更佳,也請你們給我時間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