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思
佳鴻,今天是我離開家來佛山上班的第四十五天。在這段和你們分開的日子里,媽媽每天度日如年的數著時間過,這種心情你長大后就會明白。
再過幾個月,你就十歲生日了。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十年里,媽媽陪在你身邊的日子加起來,不知道夠不夠兩年整。
由于條件有限,你和馨兒成為了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留守兒童。或許你還不知道,正常情況下,爸爸媽媽應該常年陪伴左右,見證你們的成長。就像佳瑩和宥宥,一直是姨媽和姨夫帶著…
這段時間,你學習退步很大。我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你上課沒認真,還是粗心大意,亦或是都有。尤其是早兩天,你的態度讓媽媽很是煩心,為此在電話里面狠狠的批評你。
你問我,為什么每次打電話都問學習?但其實你很清楚,媽媽并不是一個特別在意分數的人,不是嗎?
當你學習一再退步時,我不想過多的指責什么。然而,卻發自內心的想和你說說心里話。
孩子,你要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與爸爸媽媽無關、與任何其他人無關。即使有那么一點,最多是我被他人問及你的學習情況時,有點“沒面子”而已,可你不同。
01
關于為什么要努力學習?媽媽沒有很高的學歷,當然說不出“為國爭光”的豪言壯語。我認為,好好學習,是為了以后有更多的選擇權,不至于太被動。
02
“世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話說得很片面,但卻有一定的道理。學歷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最多說明你在學校這段時間所表現是否優異。但媽媽始終相信:多讀書總是好的,所謂知識改變命運。
以上兩點,你或許會覺得籠統難以理解。那么就通俗的舉個例子:媽媽由于小時候學習不夠努力,以至于沒考上,便早早的踏入社會;又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術,所以只能做最苦最累、時間長工資低的最底層生產工。當然,我不是有職業歧視,畢竟人的能力有大小,職位有高低。
但假如,假如當時媽媽再努力一點。多讀點書的話,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很不一樣。或許還可以在家找個時間短,工資高點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參與你和馨兒的童年時光…
讀書到底為了什么?百度上這樣注解:讀書,是一種詩意的生存狀態;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種溫暖的生命體驗。而媽媽覺得:讀書,是為了在你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工作、生活方式、結婚等。
中國父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無私的父母。他們含辛茹苦,任勞任怨,為孩子傾盡所有。以前,媽媽也是這樣想的。但現在不是,因為我覺得:授人以魚遠不如授人以漁來得重要。
這個世界上,能陪我們最多的還是自己。盡管我有多不想承認,你很快會長大,而我終有一天要老去。因此媽媽悟出一個道理:我能替你開車,卻不能替你走路;我能替你做事,卻不能替你思考;所以,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行走, 成功也需要靠你自己努力爭取。
當你學習一而再退步時,媽媽更想對你說:
首先,相對于分數的高低。我更在乎的是你的態度,無論如何。媽媽希望你做個正直之人,所謂正直___道德之本。
從幼兒園起,老師便教導我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可是,真的做到了嗎?比如你做作業,總喜歡問爺爺。但是孩子,爺爺能幫你考試嗎?
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切靠自覺。因為時刻需要在別人管教的前提下,才能完成任務的話,是不現實的。再說,誰也管不了誰一輩子不是嗎?
其次,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媽媽希望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學習也好、生活也罷。我們不和別人比,“戰勝自我”曾是媽媽的座右銘。現在把他送給你,希望你好好銘記。
這段時間,盡管你的成績不盡人意。但這并不代表什么,你現在是個十歲大男孩子了,有自己的想法。找出原因,下次努力,哪怕每次進步一分,那也是進步。
媽媽從沒要求你分數多高,排名第幾。我只希望:每天進步一點點,久而久之,便是很大的一步。
最后,媽媽借用劉瑜的話,作為本文的結尾。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