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話,一層一層的累積,相互擠壓,當思維的平行宇宙發生位移的時候,就會出現褶皺和斷裂。一些所思所想落入了無盡的深淵,無法追憶;更多的心緒被折折疊疊,一段話云山霧罩,難觀其貌,猶抱琵琶半遮面。
理解談何容易,一句話可以曲終人散,也可再續前緣。明明說得滴水不漏,有時也難免落入被曲解的困境;明明心向明月卻不及溝渠的嫵媚動人;明明言盡于此,袒露心扉,卻也悵然涕下,獨嘆人生長恨水長東。未曾心死,誓把方寸都托付,一言未盡,安敢省略萬語言。
明明長著一張小巧玲瓏的嘴,襯著一雙鮮紅欲滴的唇,卻無法將心中輾轉反側的思維,通過腦仁的篩選,過濾,和提煉,借由唇齒的上下翕合,脫口而出心中之所想,保證原滋原味,不差分毫。但現實往往打臉,只要天時地利人和不護佑,個人的人格魅力就無法完美體現。本意是想在保證直抒胸臆的前提下,做到言簡意賅,但到頭來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還雞飛蛋打。
可惜了這萬卷長書的漫漫旅程,只修煉了內在的思維,卻無法一并將情商落于實處。看來如果要在表達處曲盡其妙,并還能酣暢淋漓的吐露心聲,則還是需要幾經歲月的輾轉,讓欲說還休的心情,轉化成泉水叮咚的文思泉涌。
遇到很多靈光乍現的時刻,讓蠢蠢欲動的思緒欲罷不能,想立刻馬上展紙研墨,落筆成文。但是糾結了幾個字以后,逼逼仄仄,吞吞吐吐,心中的萬語千言,無法像竹筒倒豆子一樣一吐為快,也無法像拋落玉盤的珠子那樣在嘈嘈切切中仍能層次分明。那一刻的腦洞堵塞,像是尿不盡的疾患,嘀嘀嗒嗒,無法一瀉千里。
不能脫口成章,就只能緘口不言,裝成一副看破紅塵的模樣,僅憑三言兩語,換取一世“不可言傳、高深莫測”的英明。“此處無聲勝有聲”,和“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金字招牌就是行走江湖的不二法門,自是上人藏有深意,又豈是俗物凡品可以參透。
所以說,心累的人,往往讓苦有口難言,積壓太深,就變得一言難盡。剛剛組織好語言,想不吐不快,又因捋不直的口條,結果是詞不達意,效果也不盡人意。
表達是一門藝術,一種學問,一項手藝。需要勤加練習,細細磨練。當我們翻開一本書,看到一句讓人拍案叫絕的話的時候,會有一種相見恨晚,大呼暢快的感覺。不是因為這句話寫得多么至情入理,而是這句話表達了自己一直想說而說不好的話。像是一把庖丁解牛的刀,順應心意之道,見牛而不見牛,可從密密麻麻的心思中,尋大筋骨之空隙,而讓文字的刀游刃有余,似清風徐來,洋洋灑灑便讓山林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是瑞雪豐年,是踏雪無痕。
能施“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一種神魂的福報。不吝“良言一句三冬暖”,更是智慧的功德。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賦予語言以仙氣和靈氣,乃是人生三大幸事(遇良師,得良友,擁良伴)之外,不可多得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