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01
你是否在生活中常常把一件計劃內需要完成的任務一拖再拖,一定要拖至最后期限,才愿意匆匆調動起你所有腦細胞和各塊肌肉“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完成任務?卻又常常在具體實踐這一過程中覺得波折叢生,惹人惱怒,身心倍感疲累而至漸失耐性?波折叢生是因為,在離最后期限時間極短的情況下完成任務所能運用的時間驟然壓縮,而用以處理問題、解決任務的心理狀態上的準備、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上的準備、甚至生理上的準備都無法做到完備,所以任務的環節都完成得倉促、草率,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完成得倉促,因為心力不夠所以完成得草率,這也導致我們要做的事情常常最終也沒能有個好結果。
02
? ? ? ?那么,什么樣的人會有拖延癥的毛病呢?從外觀上看,有拖延癥的人對待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務態度拖沓墮怠,常常放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就是:這有什么!反正我也不要求做得最好,也不要做得最差,中間就可以了,差不多就好了。看你的眼神都是:嘿!兄弟!take it easy!一臉要你放輕松的模樣。看似他們對自己的工作不要求業績,對生活不要求物質充裕,踩著不緊不慢的節奏,過著悠哉悠哉的日子。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03
? ? ? ? ?有拖延癥毛病的的人在生活中通常有以下幾種行為表現:一、過分注重外在形象的整潔,他們是人群中外在整潔而體面的一群人;二、自己的房間東西擺放雜亂,而辦公桌上往往整齊干凈。三、辦事拖沓,事情不拖至最后一天是決計不肯開始著手的。四、一般不嘗試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缺乏敢于接受挑戰的精神,但對自己能輕松駕馭的任務態度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五、他們有時看起來十分低調,不愿過分張揚以求表現。我們這些特征行為中可以看出,拖延癥者所要做的事情的完成質量一旦要接受外部評價的檢驗,他們會付出足夠的耐心和精力來使任務完成情況良好。不管是在他們注重個人的外在形象這方面,還是在注重辦公桌的整潔度這方面,或者在對自己能力范圍的以內的事情一反拖沓墮怠的狀態而以一絲不茍的態度來對待這方面,都說明了這一點:與我們的認知恰恰相反的是,有拖延癥的人不是不在意外部評價和個人能力的展示,而是過分在乎,即使在是他們辦事拖沓這一方面也無不證明著他們過分在乎外部評價。如果我們深究原因,你會發現,他們正是因為太在乎外部評價才表現出了辦事拖沓的行為特征。
04
? ? ? ? ?有拖延癥毛病的人通常是具備完美人格的人。他們要求自己的外部表現或是呈現出一項成果展示給人看的時候是毫無瑕疵的,是理想的,是完美的。拖延癥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應對機制,而這一心理應對機制大多承襲于家庭。有拖延癥毛病的人群的家庭一般具備這樣的特質,父母一方過于心高氣傲,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極高的期望,他們忍受不了自己“失敗”的人生,而把孩子當成他們夢想的繼承者,把孩子當成“本應該完美而卻沒有完美的人”在培養,在心理上讓自己重活一次。因此他們對于自己的孩子的行為要求過于苛刻,對孩子的表現要求理想和完美。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潛移默化當中將父母對他們的高標準嚴要要求內化為他們自己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因此他們無法忍受一件事情的結果不完美,無法忍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旦事情在進行的過程中無法完美,他們的心靈會不斷地體驗到受挫感,他們無法忍受這種受挫感帶來的心理傷害。因此為了避免體驗受挫感所帶來的焦慮,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自我保護的本能就會自動啟動心理防御機制。他們一拖在拖,不愿正面直視任務,正是為了避免痛苦地意識和預見到自己的不完美、自己可能的失敗。所以,有拖延癥的人不是我們所看上去的與人無爭,而是他們比別人更輸不起。 此外,辦事拖拉這樣一個特征也給拖延癥者易受打擊的心靈裹上了一層很好的保護膜,當檢驗一項任務完成的品質時,如果這項任務沒有完成得十分滿意,那么拖延癥者就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我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態度不好,承認是態度不好總比被質疑能力不行要容易些,不那么傷自尊些。如果我完成得好,那么皆大歡喜;如果我完成得不好,那只是我不愿意花費心力來做,如果我想做我就一定可以做的很好。所以“我有拖延癥”有時候是一種有力的抵擋負面評價的借口。這是對于那些有可能駕馭不了的任務的時候拖延癥者的表現,那么對于他們能力范圍以內的任務呢,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完成,并且可以完成得很好的時候,他們往往爆發出不同往常的耐心,本著一絲不茍的態度去完成,因為這對他們來說,這件任務有可以圓滿完整是大概率事件,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很大把握能展現完美的自己,事情的結果往往趨向完美,而他們自己也能立于不敗之地。
05
? ? ? ? ?所以,拖延癥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的是讓自己能“不輸”,但是要記得不要因為你的輸不起,輸掉了你人生的無數種其他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