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出來了,幾家歡喜幾家愁。侄兒的分數雖然上了一本線,但不如預期的高,頓時人都不好了,盡管沒有說他考的不好,然而自己很進入考的不好的角色,居然幾天都不吃飯,給家里人說自己想復讀。
然而研究一下他的成績,根據他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以及家庭等多種因素我們都覺得他應該直接今天就走了好。
現在互聯網還真是方便,我們一大家子建立了一個微信群,高考成績出來就討論了一波志愿填報問題,因為侄兒想當老師,選了西華師大(我的母校),我們看他喜歡的物理專業近幾年的錄取分一年比一年的調檔分高過省控分的差額大,去年這個差額已經超過今年他的高考分與省控線的差距了,歲月比較危險。分享了一下填報志愿的方法和技巧,這件事就沒再群里說了。
昨天不放心,在群里問起志愿來,結果在還剩十六分鐘提前批錄取要結束的時候,侄兒出來說話了:自己剛睡醒起來,幾天沒吃飯了,昨天吃了又拉肚子,一天腦袋昏沉,現在還想去睡一覺,提前批馬上要結束就放棄了?六個志愿都填西華師大,讓舅舅給自己填。。。
真是肺都要炸了!
對于高考志愿我還停留在N年前的記憶,因為工作調整關系,家里一直也沒有高考生,具體細節真是一點也不清楚了,打電話給弟弟,才放下心來,提前批他基本不考慮。
放下電話馬上又直接給侄兒電話,因為離得有點遠,其實一直我都不愿意以一個說教者的身份出現,關系也不是特別親近,擔心說了惹人不快。但這是重要時刻我覺得是必須要有所行動了,不管是出于對自己妹妹還是出于一個青年的責任心。
電話通了,我嚴肅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是高考成績出來了就應該接受自己的成績填好志愿,成績本身也還不錯,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志愿填報指南上的招生計劃信息找出自己適合的學校和專業,放到群里大家給他參考意見,自己也在網上想昨天找西華師大一樣對比歷年分數線看是否選報。二是填志愿這件事必須由他自己完成。這就是為什么參加高考和不參加高考的人的區別,因為參加高考的人就必須要面對這些問題,這也是一種成長。任何其他人都只是幫助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最后拍板的人還是你自己,因為最后這個學校這個專業是你自己要去學,以后還要根據這個專業去就業。三是不吃飯是對自己的折磨。身體是本錢,壞了誰也幫不了你,而你不吃飯高考分數也不會多幾分出來,過去的事就過去了我們得接受事實的基礎上做好現在的事,如果現在因為糾結分數沒填好志愿,到時候又因為志愿沒填好繼續難過,實在是得不償失。
電話那頭一直沉默得我都以為他掛了電話了,最后還是勉強回應了我兩句。
難道不是嗎?我們一生的路上哪有那么多萬事如意,想啥有啥,本質上都是在各種一時改變不了的現實中的承認和理想打折中前進的。每個人的路都自由自己去走,不可能寄托在別人身上,更不會自然生成你想要的結果,正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