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澀懵懂”的初犯和“一知半解”的累犯之后,今天我們要來一起學習的,是犯罪歷程里面的頂級,“職業犯”,也叫作“職業犯罪者”。
職業犯罪者在現實中,不常見。但是如果出現,這部分人,一定會是犯罪這個界別里面的專家。其實針對職業犯罪者的一些研究和論述,在之前已經很多,我們來看比較有名的一位學者的論述,美國犯罪學家薩瑟蘭,
具有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和手藝;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和社會聲譽;具有與普通人一樣的情感,向普通人一樣公開活動;與其他職業犯罪有牽連。從事有計劃的犯罪活動。(Edwin Hardin Sutherland,The Professional Thief,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issued 1956.)
在前輩們的論述基礎上,后續很多的研究也同樣證明了這些觀點,同時呢,慣犯和職業犯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明顯,
職業犯罪者有正當職業
職業犯罪者一般會依附于某個犯罪群體或集團
職業犯罪者的犯罪技能多樣化
回看慣犯,職業犯罪者已經很顯然的成為了另外一個層面的犯罪者,那么,個性化程度這么高的職業犯罪者,在心理上和行為上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先來看看犯罪心理特點,
首先,犯罪合理化。職業犯罪者一路走來,犯罪這個概念早已在心理個性化,形成了一種動力定型,所以對待犯罪這件事情的態度,和一般的人是不一樣的,甚至和其他階段的犯罪者也不同。職業犯罪者認為犯罪是一種合理的一定會發生和存在的行為,而這也是一種正常的謀生手段而已,所以很多職業犯罪者的犯罪動機,都是無意識的產生的,并不需要刺激和推動,想要什么就去做了,已經變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合理的一部分。
其次,雙重。結合之前薩瑟蘭的觀點,我們可以知道職業犯罪者的性格是很特別的,一般的職業犯罪者都有雙重性格特征,而且這兩種性格的反差是很大的,可以理解為保護性的性格。一方面,職業犯罪者在不犯罪的時候,一般表現出來的就是謙和,熱情,開朗的一個很普通的好人性格,和一般人一樣正常生活,而另一方面呢,在要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就開始顯露真實的性格啦,比如有虛偽,冷漠,貪婪,唯利是圖,過度自信,自我中心,殘忍等。這簡直就是完全自如的轉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有雙重性格,職業犯罪者通常依舊是心理正常的人,并不存在障礙。
心理看完之后,我們來說一下行為。
首先,有組織有計劃。職業犯罪者都很縝密,因為長期從事犯罪行為,職業犯罪者為了更加隱蔽,現場處理的都很好,不會殘留容易被追蹤到的證據,反偵查能力強,在犯罪前期,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演練和踩點,去把變量最大程度的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圍。
其次,殘忍(因為之前有說過,犯罪合理化)。因為性格上的特點,導致了職業犯罪者是以目標和結果為最終的目的的,所以如果在過程中遇到了任何的阻礙,做出任何可以幫助目標達到的行為對于職業犯罪者來說都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感覺不到任何的不妥。
最后,技能多樣化。這個其實不用多講,因為前面也提到了,職業犯罪者的技能并不像一般犯罪者相對來說單一,并且比較難轉化。職業犯罪者一般都知曉多種犯罪技能,比如臨近可轉化犯罪的犯罪技能,或者是輔助的犯罪技能等等。
看完最近的幾期,希望各位對于犯罪者的進化之路有所了解。